消费券乱象频发,政府补贴需加强监管
AI导读:
近期多地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但部分紧俏消费券被“黄牛”盯上,倒卖现象频发。国家两部委发布通知打击先涨价后打折行为,追缴补贴资金。政府补贴需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福利真正惠及消费者。
近期,全国各地纷纷推出消费券政策,旨在通过“真金白银”刺激消费热情。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部分紧俏消费券却成为“黄牛”眼中猎物,频遭截胡与倒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将对先涨价后打折行为实施严厉打击,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在政府的以旧换新、文旅、餐饮消费等领域补贴政策下,本应形成消费者受益、商家获客的三赢局面,却出现了诸多乱象。消费者需掐点抢券,而“黄牛”则公然标价转售,更有甚者,制造虚假交易,将公共补贴转化为私人收入。这种行为不仅削弱了政策效果,偏离了惠民初衷,还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根据相关法律,这些行为已涉嫌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报道显示,此类惠民福利被“薅羊毛”的现象并非个案,背后涉及黄牛团伙哄抢转卖、商户套取补贴、“黄牛”与商家勾结等多种乱象。这些套现牟利行为组织严密、手段多样,令普通消费者难以应对。特别是“先涨价后打折”的做法,隐蔽性强,对消费市场的伤害极大。这些乱象反映出政府补贴在发放和使用环节仍存在漏洞,亟需加强监管和规范。
政府补贴并非“唐僧肉”,不容随意侵占。为此,建议细化完善补贴领取规则,建立使用追溯机制,严格过期作废制度,以封堵漏洞。同时,加强身份资质核验,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交易,及时排查并拉黑违规用户和商家。对于违法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此次两部门明确要求追缴补贴资金、取消活动资格、依法查处,彰显了从严打击的决心。此外,平台也需承担起责任,加强技术监测和风险防控,不给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便利。只有确保政府补贴精准对接需求,让福利真正惠及消费者,才能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