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行业经历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后,迎来“反内卷”风暴,基本面筑底迹象显现。同时,“第二曲线”业务开始发力,为行业注入新活力。但行业仍存隐忧,现金流成为生命线,“反内卷”成效待考。

当产业链价格连续两年下探并跌破企业成本线后,光伏行业终于迎来了一场“反内卷”的风暴。三季报的披露成为这场变革的注脚,行业在经历连续四个季度的亏损后,终于显现了基本面筑底的迹象,季度减亏或扭亏成为主流。

在这场“反内卷”的战役中,光伏企业面临着现金流失血、高库存、需求增速下降等多重挑战。然而,行业也展现出了积极的一面,以储能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业务开始崭露头角,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产业链的颓势。

基本面加速筑底,部分企业率先走出低谷

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加速筑底,部分厂商如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已率先实现扭亏为盈。晶澳科技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90亿元,晶科能源虽然净利润较低,但扣非净利润超过前两个季度总和。阿特斯更是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环比增长,第三季度净利润达到7.16亿元。

这些企业盈利改善的原因主要包括经营端毛利修复、成本控制、汇率波动贡献以及电站业务盈利提升等。其中,成本控制和对海外高价值市场的把控成为行业普遍采用的策略。

此外,大多数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减亏,如通威股份、大全能源、隆基绿能等。这些公司亏损收窄的原因同样与上述因素有关。

行业仍存隐忧,现金流成为生命线

尽管行业出现了基本面筑底的迹象,但隐忧仍然存在。连续四个季度的亏损已经吓退了不少跨界厂商,部分二三线厂商也面临生存危机。一线企业之间则开始比拼家底和现金流的稳健性。

现金流无疑是光伏行业的生命线。不少企业在近期的机构交流中都被问到现金流情况。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都表示,通过加强库存和应收账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了经营性净现金流的提升。

然而,尽管主要企业还没有出现流动性困难,但持续亏损的风险仍然存在。吕锦标指出,前10家龙头企业2024年的组件出货量计划远超全球光伏装机需求,行业“内卷”现象依然严重。

“反内卷”行动势在必行,成效待考

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供给扩张速度过快、技术进步周期缩短、人才流动不受限制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行业已经付诸行动,开始了一场“反内卷”的战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行座谈会,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等达成共识。随后,行业协会明确表态,光伏组件低于0.68元/W的投标中标涉嫌违法。部分龙头厂商也率先提高组件报价,稳定市场价格。

然而,“反内卷”的成效还有待考验。行业基本面还处在筑底阶段,复苏还需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对价格的措辞也仅仅是“稳定”,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和“反内卷”实际效果值得审视。

“第二曲线”开始发力,成为行业新亮点

在众多龙头中,阿特斯无疑是个特例。其储能板块业绩表现亮眼,为第三季度整体业绩作出了突出贡献。阿特斯预计全年大型储能出货将达到6.5—7.0GWh,四季度会进一步增长。

进军以光储、储能业务为代表的“第二曲线”新战场成为光伏企业应对冲击的策略之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厂商也在光储业务上较早布局,并有一定斩获。隆基绿能虽然对“第二曲线”的理解有所变化,但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

吕锦标表示,拓展“第二曲线”应该是开拓新的赛道,而不是进入“内卷”赛道。关键还是要改变持续失血的低价竞争,保存实力。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