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杭州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该机制引发广泛讨论,多地学校也相继推出类似制度。然而,家长与教师间的角力仍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推行的“作业熔断机制”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机制设定学生晚上9点后不再继续做作业,且未完成的作业无需次日补做,旨在保障学生的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据都市快报报道,该校教师表示,自本学期实施该机制以来,学生睡眠时间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学校四门学科成绩在区内保持领先地位。界面新闻尝试联系该校校长俞珺进行采访,但因工作繁忙未能如愿。

作业熔断机制并非余杭蕙兰未来科技城小学的独创。早在2021年,教育部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严控中小学生作业量,保障充足睡眠时间。此后,安徽阜阳清河小学、江苏省多所中小学以及广西南宁市桂雅路小学等地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作业熔断制度。

然而,在作业负担下,家长与教师间的角力也愈发激烈。有家长反映,孩子作业量过多,常需熬夜完成,希望学校能推行作业熔断机制减轻负担。但也有教师表示,家长仅凭作业量就进行投诉,缺乏与教师沟通,导致教学难度加大。

河南郑州某小学校长王瑜指出,减负是个专业问题,不能仅仅从作业量上要求。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的双重优化。同时,她强调要从教育系统的宏观层面着手,涵盖教师的专业培训、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进。

多位中小学教师也表示,尽管所在学校并未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但都会对学生的作业安排进行合理考量。她们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校外辅导班,导致时间紧张,因此需要在作业量上做出灵活调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作业负担加重的根源在于当前尚未构建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他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选择。同时,要完善分类考试改革,加快推进普职融通发展。

(注:应文中采访者要求,所有名字均为化名。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