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产业在航展上引发广泛关注,eVTOL整机厂与产业链公司加速推进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链建设。小型无人机已广泛应用,eVTOL面临能源密度等挑战,产业间合作正在加速。


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观察到,“低空经济”馆参观人数众多,远超两年前的热度。

目前,除了eVTOL整机厂在积极推进适航认证和应用场景拓展外,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态链建设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这直接关系到低空经济何时能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表示,大型eVTOL航空器公司坚信其将改变人类未来的交通场景,但这一过程需要逐步推进。他强调,当前航空器厂商在关注适航认证和运营许可的同时,也需高度重视交通运营环境和生态的搭建。这需要OEM整机厂、运营方和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共同参与,否则可能会面临航空器准备就绪但落地速度失衡的挑战。

在中国航展现场,记者发现多家产业链公司已开始推进战略合作,涵盖人才培养、模拟器研发交付等领域,旨在加速低空经济的发展。

在小型无人机领域,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成熟部分,其已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青岛大学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李小光指出,中国的无人机产业在地理测绘、巡逻巡检、安防等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了众多传统行业对无人装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民用无人机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航天彩虹无人机公司黄伟表示,公司在无人机商用方面主要聚焦政府相关和行业类应用,特别是在应急测绘等应急类应用中有望实现突破。他分析称,eVTOL的发展经历了从燃油飞机向纯电飞机的转变,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然而,eVTOL仍面临能源密度瓶颈等问题,需要与其他行业共同探讨解决。

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轮值主席、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指出,空域作为生产要素,相比公路和水路具有更高的经济性。然而,低空经济产业仍面临产业化挑战,如飞行器、基础设施起降场、飞行保障和应用场景等环节的整合。他认为,各环节都发展齐全后,产业才能快速发展。

在应用场景开拓方面,厂商们正积极探索从文旅、载人观光等场景开始突破,并逐步实现常态化运营。同时,产业间合作正在加速,如海特高新与沃飞长空签署战略协议,共同研制eVTOL模拟器等产品,并开展整机大修、改装和维修等合作。

海特集团副董事长李刚表示,全动模拟器是航空界的最高等级,仿真度极高。随着eVTOL飞行器的商业化进程加快,中国航空局也需要类似海特高新这样的产业链公司来帮助eVTOL飞行员熟悉操控过程。此外,他还指出,虽然燃油飞行器和eVTOL在动力系统上有所不同,但在飞行培训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赛迪顾问及活动现场拍摄)

在如今eVTOL加速发展期,各产业链环节之间也在加速驱动发展。李刚表示,下一步将与eVTOL主机厂和民航局方面共同进行商业化运营规章的相关讨论,共同制定标准,以实现商业化运营并让民众体验到相关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