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航展期间,专家热议低空经济发展,强调无人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eVTOL的创新发展。同时,提出构建全新的低空运行环境,解决技术、管理、观念等挑战。


2024年,低空经济迎来了其发展的元年,技术迭代迅速,各地政策也频繁出台。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航展)的未来城市空中交通论坛上,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胡华清强调,随着城市空中交通时代的到来,无人机标准化工作亟需加强,以引领和支撑低空经济的发展。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辐射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中,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延伸,得益于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飞行器的电动化提供了基础,使得分布式动力设计和智能化设计成为可能,推动了出行方式的变革。

论坛上,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表示,企业对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充满期待。亿航的EH216-S eVTOL虽已顺利取得三证,但距离真正运营和飞行,还需克服许多挑战。他呼吁相关标准和规则的出台,以指导企业更好地管理无人机,实现飞行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指出,eVTOL在续航、噪音、智能化程度及建造成本等方面,尚未满足大众出行的真正需求。此外,产业发展还面临应用场景开发、商业闭环等挑战。当前亟需构建全新的低空运行环境,让eVTOL能够安全高效地飞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第二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论坛上,广东省通用航空协会启动了《电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噪声适航验证技术规范》的立项工作。随着商业化运营的eVTOL即将推出,城市空中交通复杂场景下的环保噪声问题日益凸显,但现行有效的民航规章中尚无针对无人机的噪声标准。因此,制定该规范变得尤为迫切。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张森表示,民航局已安排相关技术支持单位,结合审定实践和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开展无人机市场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工作。目前的工作路径是联合企业合作研究提出技术标准建议,计划今年能提出6个类别产品的涉案标准的建议。

此外,多位专家在论坛上提及,低空智联网是eVTOL创新发展的基石,可为未来城市智能交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支撑。陈志杰指出,5G和5G-A的高度覆盖有限,未来低空智联网架构需要重新梳理,应充分考虑低轨卫星网。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王瑞萍理事长指出,城市空中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包括起降场地,还包括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智慧化、信息化、新型空管系统及低轨卫星、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则建议政府主导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低空基础设施和共享融合机制。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应先建样板再推标准,防止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亿航正在参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并根据当地特点、运营方案和不同航线重新设计起降点。

部分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配套,但由于业态模式新颖、参考案例不足、规范标准滞后等因素,面临挑战。然而,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构建未来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