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英伟达与谷歌量子AI部门达成合作,共同推动量子计算处理器设计。量子科技已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焦点,中国量子技术领域专利数量领先。机构高频调研量子科技概念股,涉及大豪科技、国芯科技等。

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和人工智能的迅猛推进,量子计算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展其边界。

英伟达携手谷歌量子AI部门共筑合作新篇章

11月19日,英伟达与谷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英伟达将助力谷歌设计量子计算处理器。谷歌量子AI部门将依托英伟达的EOS超级计算机以及CUDA-Q平台,加速量子组件的设计流程,旨在突破当前量子计算硬件的技术瓶颈。

步入21世纪以来,量子科技革命的浪潮再度汹涌,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前沿技术应运而生。若将量子信息技术喻为一架翱翔天际的飞机,那么量子计算技术无疑是驱动其翱翔的“强劲引擎”。正因如此,全球多国正竞相加大投入,积极布局量子计算研发领域,量子信息科技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焦点。

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报道,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在已公开的量子计算机专利数量上,中国已超越美国,跃居榜首。

量子计算机凭借其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被寄予厚望,有望在药物研发、金融等多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在量子密码领域,这是一种理论上坚不可摧的加密技术,中国的优势正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累计公布相关专利5544项,远超美国的806项和日本的548项。

毕马威FAS执行合伙人冈本准指出,自2021年起,中国一直在积极投资建立专业的量子研究中心。美国麦肯锡公司预测,至2025年,中国政府在量子技术研究方面的投资将达到惊人的150亿美元。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其商业潜力也日益凸显。据ICV预测,2023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已达47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44.8%。预计在2028年至2035年间,市场规模将继续迅速扩张,到2035年,全球量子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

机构高频调研量子科技概念股

通过调研信息,投资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4只量子科技概念股受到机构的调研。其中,调研频次较高的公司包括大豪科技、国芯科技、陕西华达、北信源和国盾量子。

大豪科技今年以来已接待65次机构调研,公司与中电信量子在量子技术和量子密钥方面展开布局与合作,目前设计方案已完成,已进入小批量测试阶段。

国芯科技今年以来获得20次机构调研,其参股公司硅臻芯片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QRNG-10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的检测。

陕西华达今年以来获得17次机构调研,公司产品被应用于“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北信源年内获得16次调研,自2019年起,公司开始涉足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并推出了“信源密信(量子版)”,将量子安全技术与信源密信自身的安全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国盾量子年内获得14次调研,公司专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作为全球少数具备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国盾量子的整机产品已交付给下游科研客户。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11月18日收盘,上述54只获机构调研的量子科技概念股较年内高点的平均回撤幅度为23.33%。其中,佳缘科技、楚天龙、ST浩丰的回撤幅度超过40%。从估值水平来看,金卡智能、亨通光电、中兴通讯、大豪科技、中航光电这5家公司的滚动市盈率在30倍以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