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高息揽储热潮背后的思考
AI导读:
中小银行为迎战揽储开门红,掀起高息揽储热潮,但上调存款利率也带来负债成本压力。中小银行应探索自身发展特色,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平衡低成本存款增长与吸引用户关系。
岁末年初之际,中小银行纷纷亮出绝招,为迎接揽储开门红,在金融市场中掀起了一股高息揽储的浪潮。不少中小银行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存款大礼包,储户若选择7天短期存款产品,不仅能享受到支付立减金等优惠,换算后的综合年利率更是高达7%,这一数字无疑让众多储户眼前一亮,心生向往。
上调存款利率成为了部分中小银行揽储的杀手锏。自2024年初以来,国有大型银行相继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中小银行也紧随其后,陆续下调了存款利率。然而,在整体金融市场存款利率普遍下调的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提高利率来吸引储户。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中小银行与国有大行在资金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国有大行资金渠道多元且稳定,客户群体广泛,揽储压力相对较小。而中小银行则更多地依赖于储蓄来壮大资金规模,因此,在与大行同台竞技时,中小银行只有抓住对利率敏感的客群,才能逐步增加资金储备,提升自身资金实力,为放贷业务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在储蓄规模效应的驱动下,中小银行迫切希望通过提高利率这一快速有效的方式来扩大资金池,推动各项金融业务的有序发展。
从监管角度看,存贷比、优质资产充足率等量化指标的纳入,使得中小银行更加注重“期末”考核成绩。因此,揽储价格战似乎难以避免。部分中小银行通过逆势上调利率筹集资金,既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又较好地平衡了业绩考核。然而,从银行市场整体来看,这种策略虽然看似双赢,但实际上却加剧了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扰乱了正常的吸储秩序。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通过手工补息、隐秘加息券等违规手段进行过度竞争,严重违背了监管规定,不仅为自身存款安全带来了风险隐患,还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当前,我国中小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但行业净息差仍面临挑战。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滑至历史低位。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若继续不顾负债成本压力,过度依赖加息手段揽储,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中小银行应尽快探索自身发展特色,实现精耕细作的价值型发展。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在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费尽心思揽储,不如加快转型步伐,深耕本地市场,服务好区域经济。同时,中小银行还应从单纯的追求规模转向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包括提高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加强风险把控等方面,夯实主营业务根基。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引领下,中小银行应尽快走出一条与大型银行差异化的竞争道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平衡低成本存款增长与吸引用户的关系,避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