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多地政府纷纷出台国资创投容错新政,为国资创投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耐心资本”敢于成为“大胆资本”。本文介绍了上海等地发布的国资创投容错新政及相关措施,并探讨了国资创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国资创投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取得了显著发展,成为“耐心资本”的关键一环。然而,如何让“耐心资本”敢于成为“大胆资本”,仍需构建相应的容错机制。2024年以来,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为国资创投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近日,上海发布的国资创投容错新政尤为引人注目。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发布《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规定不以单一项目亏损或未达标作为负面评价依据,而是根据直投基金、母基金、专项基金等特点,分别设定不同的评价体系。此举获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认为其体现了上海在国资股权投资领域的深刻理解和专业性。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资本服务中心主任谢招煌表示,出台的“免责”机制有助于正确且客观地认识私募股权基金的制度优势,让更多国资基金管理人回归专业投资行业,树立正确投资观,长远来看,是解决“不敢投、不愿投”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上海市国资委的分层分类、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更契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

  上海科创集团引导基金部总经理鞠铭认为,《试行办法》彰显了对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体系化和整体性的考虑,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资深创投行业人士闫萌等也对该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创投行业良性循环。

  除上海外,2024年以来,四川、广东、湖北等地也纷纷出台国资创投容错机制相关政策。如成都高新区提出对各类投资基金明确亏损容忍尺度,武汉市发布政策明确投资决策程序完善下,投向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项目亏损容忍率可高达60%。广东省、湖北省也分别发布相关政策,明确国有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考核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考核指标,并规定包括政策调整和市场波动等10种情形可予以免责。

  随着各地容错机制的出台,国资创投的长期投资导向得到加强,政策“松绑”力度显著。然而,尽管各地在构建容错机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细则完善和落地执行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业内人士呼吁细则能够更加完善,实操中能够可执行、可落地。

  LP投顾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尽职免责(容错)机制普遍面临认同不足、多重监管冲突等难题。国立波表示,更大障碍在于落地执行环节,需要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区分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定位导向,设定不同考核重心,差异化构建国资机构市场化转型新路径。

  谈及国资创投环境,国资已成为当下一级市场最核心的力量,数据显示,VC/PE募资构成中超过七成的资金来自国资。然而,业内对国资大举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也不乏争论,如何减少国资与风险投资在“基因”上的冲突成为焦点。一些地方国资在投资运作中未充分理解风险投资原始内涵,设置了诸如返投、保底、回购等条款,将股权投资变成实质上的招商投资、债权投资,引发关注。

  但国资的保值增值要求与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之间并非水火不容。放宽对国资创投的约束,解决其后顾之忧,已渐成多方共识。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让国资在创投领域展现更大作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实后盾,既是对创新精神的尊重,也是发挥国资引领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