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创投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AI导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创业投资的重要性,要求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着重强调了创业投资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要促使国资成为更具责任感与耐心的长期资本。为此,需进一步完善国有资金的出资机制、考核机制、容错机制以及退出策略。
创业投资作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国有资金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有限合伙人)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高达81.2%,在缓解市场募资难、投资难等问题,以及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小型及硬科技企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传统国资考核体系的束缚使得许多国资创投基金在投资决策上显得犹豫不决,害怕承担投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会议指出,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从0到1”的探索,伴随着高风险与高不确定性。为有效发挥国有资金在创投领域的支持作用,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容错体系。
此外,国资出资的担当还体现在资金应优先流向国家亟需的关键技术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这些领域往往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失败风险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因此,国有资金需主动承担起国家队和主力军的角色,集中资源投向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产业领域,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其进行长期、战略、价值及责任投资。
近期,全国多地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及绩效评价机制,为国有资金“敢于投”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相关部门还需持续优化国有资金考核与评价制度,构建符合创投行业特点的国资创投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为国资创投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同时,国有创投基金也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投规律,主动担当作为,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具体而言,应深入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潜力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及早布局投资,加大对关键技术、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加大对行业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