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城市更新成为提升城市面貌与居住品质的关键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支持创新探索,构建可持续机制,2025年将实施多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新华财经北京1月4日电(记者王优玲)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面貌与居住品质的关键举措,正逐步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城市更新工作,强调支持各地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旨在构建一套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引领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铺开,旨在惠民生、补短板、谋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城镇化率已突破66%,但随之而来的是地下管网不健全、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城市更新成为解决“城市病”、补齐短板的重要途径。

会议着重提出,需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综合施策,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新面貌。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应坚持“先体检、后更新”的原则,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精准识别并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迫切问题,同时明确影响城市竞争力的短板,将其作为更新改造的重点。

为破解城市更新项目资金需求大、运转周期长的难题,会议提出要加强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存量低效用地,整合财政、金融资源,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城市更新市场潜力巨大,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政策和法规,构建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会议明确,要加速推进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同时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透露,2025年将启动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并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地下管网管廊建设等一系列民生与发展工程。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