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当前股市短期震荡的原因,指出年末将是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时刻。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债务化解对行业配置的影响,以及围绕化债内需与自主可控的行业布局策略。

 大势展望:短期市场波动加剧,年末或将明确股指走向。11月3日,国君策略团队提出“持续努力,不容松懈”的观点,并预测大盘股将迎来反弹。本周,沪指上涨5.51%,创业板指更是强劲反弹9.32%,市场表现与预测基本吻合。本轮市场走势的核心在于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积极干预及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态度,这为市场长期预期的重建、底部抬升及中线N型走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市场观察到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出台。此外,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潜在的地缘冲突风险有所降低,但经贸科技冲突的风险上升。在此背景下,国内政策紧缩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内需政策的预期空间得以拓展。因此,预计在人大会议后政策分歧将减少,但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提供增量政策指引之前,市场将继续围绕增量政策预期进行博弈,导致市场波动和板块轮动持续,行情仍将呈现反复态势。年末将成为决定市场方向的关键时刻,政策能否从“扩大货币供应”转向“扩大信用”将是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的关键。

 化解债务紧缩:为市场长期增长预期重塑和信用扩张重启铺路。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过去三年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的过快、过早信用收缩导致了金融抑制和风险偏好的下降,市场对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因此,大规模的债务化解措施成为经济摆脱债务紧缩困境的第一步。对于本轮“化债”方案,我们分析如下:1)“6+4”万亿的化债安排,前三年每年约为2.8万亿,约占GDP的2.1%,与以往的财政刺激和化债规模相比,总体适中。2)此举措能切实减轻债务主体的利息负担,缓解地方政府偿还债务本金的压力,使更多资源得以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此外,地方债务风险的释放将为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举债创造空间。对于股市而言,债务松绑和减负有助于消除市场对债务紧缩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担忧,为重塑长期增长预期创造有利条件,但这需要时间,并依赖于政策的进一步推进。

 行业配置:聚焦大盘股的相对收益,围绕债务化解、内需扩大与自主可控积极布局。政策分歧缓和,题材分化导致换手率下降;年末决断在即,短期波动和轮动将持续,大盘股更受青睐:1)随着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落地,国内财政政策发力,下一阶段增量政策方向明确,利好债务化解与扩大内需等主线。债务化解有助于优化公司资产质量,推荐关注建筑、环保、信创等行业。扩大内需方面,推荐零售、港股互联网行业。2)既然“政策底”已现,那些具备长期竞争力,且有望在2025年逐步走出增长低谷、加速行业尾部淘汰的行业将迎来转机,也是市场震荡调整中的布局方向,包括电子、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等。3)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前期股价表现平平的电信运营商、铁路公路等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主题投资推荐:1、特斯拉产业链。受益于美国电动化率提升和智能驾驶监管放松的预期,看好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智能驾驶供应链。2、地方债务化解。随着化债方案的落地,地方支出压力得到缓解,看好市政工程和信创等依赖财政支付、应收款压力大的新质力领域投资。3、珠海航展。新型装备重磅首发,看好总装和无人化、智能化装备产业链。4、冰雪经济。随着国办印发产业发展意见,冰雪场馆设计施工、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产业将受益。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