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调整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企业加速研发成人疫苗
AI导读:
全国自1月1日起调整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增加接种剂次。近年来百日咳疫情回升,促使企业加速研发成人疫苗以满足市场需求,百白破疫苗市场或将迎来变局。
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将前4剂百白破疫苗的接种时间变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同时增加6周岁儿童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的要求。
这意味着,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接种剂次由4针增加至5针。国家疾控局强调,已上市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适用于新免疫程序。对于未完成原免疫程序的儿童,只需按照新程序接种即可,6岁儿童则直接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
此次调整的背景是近年来百日咳疫情的回升。数据显示,2024年百日咳报告病例数较上一年度有显著增长,部分月份报告病例数甚至达到2023年同期的数十倍。此外,由于疫苗接种后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多个高疫苗覆盖率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逐渐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知,前4剂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由原“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6周岁儿童原接种的白破疫苗调整为百白破疫苗,7至11周岁儿童则使用白破疫苗补种。此次调整旨在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提高免疫水平,保障健康。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婴幼儿易感。病程可持续2至3个月,故称“百日咳”。近年来,尽管我国已将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但百日咳疫情仍出现回升。2023年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41124例和5例,而2024年1月至11月,报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分别增至487659例和28例。
多位专家指出,百日咳疫情回升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监测及检测手段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疫苗接种后保护率下降。关于免疫力衰减,相关方案解释称,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保护性抗体水平在疫苗接种后3至5年下降,12年后几乎消失。因此,制定更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推进百日咳防控工作的重点。
此次调整将百日咳疫苗起始接种年龄提前至2月龄,可以降低高危人群尤其是小婴儿的发病率,且成本效益明显。同时,此次调整也与国际水平接轨,分散白百破疫苗的剂次,为其他疫苗接种腾挪出时间窗口。
尽管儿童疫苗接种策略得到优化,但成人百日咳防控仍面临挑战。由于接种疫苗后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发病年龄高峰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他们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加强成人百日咳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尚无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这一现状促使企业加速研发进程,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康希诺已完成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疫苗临床Ⅰ期试验,华兰生物旗下疫苗公司的三组分百白破联合疫苗也于2024年8月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这些疫苗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随着企业加速布局,百白破疫苗市场或将迎来变局。在“百日咳再现”之际,百白破疫苗的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企业加大投入。康希诺预计投资3.53亿元,百克生物计划投入1.56亿元,甚至早已准备好项目产业化。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