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全国纳入医保,生育梦想照进现实
AI导读:
全国31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百万人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育医疗可及性,助力生育梦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岁末年初,黑龙江省宣布将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正式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此举标志着辅助生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均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国家医保局在2025年新年献词中透露,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实现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覆盖,预计惠及人数超过100万,为近百万家庭圆了生育梦想。
自去年2月国家医保局首次提出指导各省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政策以来,辅助生殖入医保的进程显著加速。去年10月末,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截至《措施》发布时,我国已有27个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随后天津、贵州、辽宁、黑龙江四省紧随其后,完成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纳入。我国的生育支持政策涵盖经济、服务、时间、文化四大方面,辅助生殖入医保正是经济支持的重要举措。
辅助生殖技术作为治疗不孕不育的关键手段,包括人工授精(IUI)、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其中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IVF)应用最为广泛。我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高达12%~15%,辅助生殖技术为渴望生育却需借助医疗手段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国家医保局强调,此举体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原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指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更多家庭能够承担治疗费用,进而提高了生育可能性。同时,医保覆盖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愿意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提升了生育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在北京,辅助生殖周期费用约为2万-3万元,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周期自费金额可控制在4000-10000元,费用节省了一半至三分之二。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林立透露,自2024年10月1日推动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以来,广州已有1.6万人次受益,医保统筹基金报销金额超过4000万元。
邓勇表示,经济负担的减轻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增强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意愿,有助于缓解我国低生育率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且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等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患者自付费用降低,预计将带动辅助生殖药物、医疗器械等相关产品需求增长,如促排卵药物、胚胎培养皿、试管婴儿移植导管等产品使用量或大幅上升。今年新版医保目录首次纳入适应证为辅助生殖的药品黄体酮注射液(II),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黄体酮补充治疗。
邓勇同时指出,医保控费机制将对辅助生殖医药产品和服务价格构成一定压力,相关企业需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式控制成本,以适应医保支付要求和市场竞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内容有删减,旨在提供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全面视角。)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