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明确七种手段,鼓励长期持股。央国企作为主要成员,有望成为市值管理主力军。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在9月24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11月15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简称《市值管理指引》),并明确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该指引详细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列举了七种合法合规的市值管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同时,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市值管理中的行为规范也做了明确规定,鼓励长期持股,通过股份增持、延长锁定期、终止减持计划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

  特别地,《市值管理指引》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提出了具体安排。前者需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进行专项说明;后者则需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还需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说明。

  尽管《市值管理指引》仅为“指引”,并非强制执行的法规,但其积极意义显著,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于央国企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国资委已明确表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因此《市值管理指引》的发布为国资委全面推开市值管理考核创造了条件。

  央国企作为主要指数成份股和长期破净公司的重要成员,具有市值管理的内在需求。随着《市值管理指引》的发布,央国企上市公司有望成为A股市场市值管理的主力军,市场对市值管理概念股的炒作也将更多聚焦于央国企上市公司。

  综上所述,《市值管理指引》的发布不仅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还为央国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契机,有望推动A股市场市值管理的整体提升。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