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加码中国市场,礼来苏州扩产投资2亿美元
AI导读:
礼来公司在苏州工厂投资2亿美元扩产,以满足中国市场对糖尿病及减重药物的强劲需求。默沙东、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同样看好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中国市场对创新药物需求大,政策扶持为跨国药企提供机遇。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精准投资方能把握机遇!
10月11日,礼来公司宣布将在苏州工厂投资约2亿美元,以扩大其糖尿病及减重药物的产能。这一举措旨在满足中国市场对礼来产品的强劲需求,该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中。
礼来并非唯一一家看好中国市场的跨国制药企业。默沙东和阿斯利康同样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这三家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正在中国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过去五年,尽管疫情干扰了全球供应链,但中国的医药政策和市场正在逐步稳定。跨国企业已经适应了新的规则,并重新调配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持续增长
礼来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扩张。其在苏州的工厂是礼来在中国唯一的生产基地,此次投资将用于升级产能,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的生产规模。
礼来制药执行副总裁Edgardo Hernandez表示,苏州工厂是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此次产能升级是礼来150年来最大胆的生产扩张计划之一。
礼来在全球9个国家建有工厂,在7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苏州工厂主要生产胰岛素等糖尿病相关产品,产品不仅供应中国市场,还出口至欧洲。
自2022年起,礼来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治疗领域的肠促胰素类注射药物全球产能已经翻倍增长,这种需求在中国同样强劲。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从2011年的9000万增加至2021年的1.4亿。
此外,默沙东的K药和阿斯利康的HPV疫苗等也在中国市场表现出色。默沙东凭借HPV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2023年在华营收超过阿斯利康,成为最大跨国药企。
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也重拾增长,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收入达到3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阿斯利康在中国的业务比大部分跨国企业更深入,已在县域市场部署了更多力量。
适应与进化
近年来,中国医保、医药等政策改革力度加大,旨在塑造一个普惠的医疗体系。这些政策密集出台,对跨国药企产生了深远影响。
疫情一度打断跨国药企的全球供应链,但现在疫情已经过去,政策调整也逐步到位。跨国企业如礼来、默沙东和阿斯利康等通过创新药和新的本土策略,再度实现了增长。
据礼来高管介绍,自2018年以来,礼来在中国已经有40款药物(或新适应症)获批,其中20余款已经被纳入国家医保。
中国各类疾病患者人数众多,始终是创新药物的重要需求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持创新的政策,加之本地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跨国药企近期也在调整在华管理团队。例如,GSK、诺华和安斯泰来等跨国药企都任命了新的中国区总裁。
这些高层变动显示出中国市场所经历的变动,以及中国市场正在进入的一个新时期。
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市场充满机遇,但并非所有跨国大药企都能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在中国市场的失利就是一个例子。尽管O药是全球上市的首款PD-1抑制剂,但在中国市场却缺乏存在感,淹没在众多同类产品中。
这表明,中国市场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未来潜力与跨国药企的在华投资、创新意愿紧密相关。
截至目前,礼来在苏州的计划累计投资总额已接近150亿人民币,预计能新增约120个高质量就业岗位。阿斯利康也宣布将在无锡高新区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
这些跨国药企的在华投资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兼顾出口需求。例如,礼来扩产后的苏州工厂将兼顾出口欧洲市场与供应国内药物的双重需求。
(应受访方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