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发“贡嘎一号”实现突破。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加大布局,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展现高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迎来了重大突破。

“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首发亮相

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国首发“贡嘎一号”(Konka-1),实现了成都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作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三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它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的“最强大脑”。

“贡嘎一号”(Konka-1)作为首台植入创新中心“最强大脑”的全栈自研机器人整机,具备快速理解任务意图、自主观察环境、推理任务流程、生成任务流、自主控制肢体及准确完成任务的能力,能真正像人一样独立思考、推理和执行复杂任务。

作为国内首台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面世便创造了多项纪录:全球最轻量的25公斤整机(业界普遍在60公斤—250公斤范围内)、最大负载5.5公斤(业界一流水平)、全球最高负重比0.22(高于业界平均水平5倍以上)、全球最长续航时间8小时(业界普遍1小时左右),是一款技术领先、性能强悍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产品。

人形机器人步入“从0到1”的突破阶段

机器人产业被视为“未来产业”,而人形机器人则是新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多项技术的“集合体”。

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并在“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全球范围内,多家科技巨头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特斯拉自2021年推出首款概念机以来,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样机;微软、OpenAI、三星等均投资了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英伟达启动了旨在打造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的“登月计划”Groot项目。在国内,优必选、埃斯顿酷卓、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一批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也应运而生。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展现高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中游是人形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下游终端应用领域则涵盖工业制造、灾害救援、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

A股市场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双林股份决定进军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目前滚柱丝杠产品已研发出样品,正在验证过程中。超捷股份成立了人形机器人业务专项小组,主要与Tier1客户进行技术及产品交流,并已给客户送样测试。江苏雷利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储备了空心杯减速电机等产品,正在多家机器人厂商进行送样和客户验证。拓邦股份的空心杯电机已向部分主机客户交样测试中。雷赛智能则成功研发出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产品。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从已公布的三季报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15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其中长盈精密、思特威-W、科大智能、迈赫股份净利润翻倍增长。增速靠前的还有科力尔、豪能股份、雷赛智能等。

长盈精密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381.59倍,增速排名第一。招商证券研报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进入第三季度传统旺季,公司订单需求持续好转,稼动率提升,同时新能源业务稼动率保持向上趋势,叠加费用端下降,带动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未来增长潜力方面,据数据宝统计,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有13只。其中,今年以来有7股跌幅超10%,包括奥普特等。10月以来,A股成交活跃度大幅提升,上述13只概念股也明显放量,日均成交额环比翻倍的有10只。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