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工耳蜗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取得新进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明确纳入集采范围。随着集采推进,患者有望享受更实惠价格,国产企业也将迎来市场机遇。

人工耳蜗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近日取得了新进展。10月28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包括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

这一集采行动并非突如其来。早在今年6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就曾发布信息维护通知,并在9月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及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将纳入集采。随着信息维护和产品信息确认及供应区域填报的逐步推进,患者有望享受到更加实惠的人工耳蜗价格。

然而,二级市场上,耳蜗相关概念股在10月29日出现了下跌。海南海药、康芝药业、美好医疗等均跌超4%。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集采将释放人工耳蜗市场潜力,推动进口替代,对国产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

人工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装置,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帮助患者产生听觉。由于技术门槛高和原材料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但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涉足此领域,如海南海药旗下的力声特、康芝药业参股的弘鼎康医疗以及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主要是耳蜗制造商,同时还有一些为耳蜗制造商提供植入组件及电子元器件的上游公司也涉及国内上市公司。例如,美好医疗即为全球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之一提供组件及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服务。

此次人工耳蜗耗材类集采将是国家组织的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适合人工耳蜗的患者总数量约740万人,但国内累计仅有7万多名听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渗透率极低。随着集采的落地和价格的下降,人工耳蜗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释放,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有医疗器械行业人士指出,人工耳蜗价格较高,此前不少患者可能因此放弃植入手术。但随着集采的推进和价格的下降,这一细分赛道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国产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推动进口替代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人工耳蜗系统 来源:诺尔康官网

原卫生部《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