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o模式助力本土药企国际化,自免领域受青睐
AI导读:
随着维立志博等本土药企通过NewCo模式实现产品国际化,自免领域成为该模式的热门选择。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提升推动NewCo模式热度攀升,但团队能力和前瞻性仍是关键挑战。
随着维立志博正式宣布与风险投资公司Aditum携手,共同成立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公司Oblenio Bio,该公司也成功跻身今年第五家通过NewCo模式推动产品国际化的本土制药企业行列。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药企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重要突破。
自5月以来,恒瑞医药(600276.SH)、康诺亚-B(02162.HK)等多家药企纷纷完成了NewCo交易,通过这一模式,它们不仅获得了BD交易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还成功迈出了产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据投资界人士透露,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的持续提升,是推动NewCo模式热度不断攀升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该模式对团队的专业化能力和前瞻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前,尽管人民币基金积极参与,但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更多地扮演着辅助角色。
巨额交易频现,NewCo模式为何偏爱自免领域?
11月7日,维立志博与Aditum共同宣布,将基于维立志博全球首创的CD19xBCMAxCD3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抗体LBL-051,成立新药研发公司Oblenio Bio,并达成独家选择权及许可协议。根据协议,Aditum将为Oblenio提供资金支持,双方将携手推进LBL-051的临床研究。维立志博将因此获得3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后续款项,并在达成开发、监管注册、销售里程碑后,有权获得最高达5.79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款项及未来产品的销售分成,同时还将获得Oblenio的股权。
维立志博,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临床阶段的药物研发。公司已开发出一系列针对不同靶点、作用机制及模式的专有技术平台,其中包括两个T细胞器连接平台:LeadsBody平台(CD3 engager平台)及X-body平台(4-1BB engager平台)。此外,维立志博已有6款单抗/双抗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尽管本次交易的管线LBL-051并未包含在内。
东方富海医疗合伙人王培俊分析认为,自免领域是当前的热门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自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市场空间巨大。同时,相当多的自免疾病需要终生用药,药物成长曲线呈持续上升趋势。维立志博团队凭借丰富的工程开发经验和动物试验数据,确定了LBL-051的临床价值,尽管该管线尚未进入临床阶段,但Aditum仍敢于投资设立NewCo。王培俊指出,“越早授权开发,估值就越低。”
高风险下,前瞻性成为关键
实际上,维立志博并非今年唯一一家通过NewCo模式实现产品国际化的药企。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恒瑞医药、康诺亚、嘉和生物-B、岸迈生物在内的多家企业,通过这一模式推动了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恒瑞医药将其GLP-1类创新药产品组合在全球范围(除大中华区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了最高超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等,并获得了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康诺亚则与医疗专业基金OrbiMed共同创立了海外NewCO公司Belenos,授权其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两款双抗。嘉和生物与TRC 2004订立了许可协议及股权协议,授权其开发、使用、制造、商业化GB261(不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岸迈生物与Vignette Bio就开发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达成了战略合作,收取了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有权收取最多5.75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
此外,在今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5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有两家是从中国获得核心资产的NewCo,其核心资产分别授权自艾力斯(688578.SH)和海思科(002653.SZ)。
王培俊表示,NewCo模式热度不断攀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的提升,NewCo作为新的探索模式,相较于此前一般对外授权BD交易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二是2021年后美元基金萎缩,中国新药研发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海外基金的资金和渠道,能在不给国内企业增加财务负担的情况下开发国际市场;三是该模式能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对外合作中面临的政治风险。然而,NewCo模式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该模式基本上是项目制驱动的,对团队的能力、素质、眼光以及专业化要求都较高。王培俊强调,“NewCo的关键在于能力圈,核心是要看到2-4年后的未来趋势,而不是当下的热点。对未来热点以及各个企业的战略要有深刻理解。目前在NewCo模式中,人民币基金更多可能还是充当陪跑角色,一方面NewCo需要非常大的资金体量,另一方面,对临床、MNC人脉资源等都有一定要求。”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