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正式揭晓,阿司匹林肠溶片、间苯三酚等药品的超低价中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医保局、药监局表示将加强监管,确保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结果正式揭晓,这一消息的公布距离开标及拟中选结果揭晓已过去了18天,创下历史最长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关于此次集采的争议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针对“超低价中标”药品的质量与疗效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间苯三酚的“地板价”尤为引人注目。据最终中标结果显示,尽管第一顺位企业的中标量远超第二顺位企业,但由于其报价降幅高达50%,导致最终中标金额反而不及对方。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于集采药品价格与质量的深入讨论。

国家医保局近日召开座谈会,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尽管部分药品的原料成本极低,如阿司匹林100mg/片的原料成本仅为3厘钱/片,但集采中选产品的质量仍有保障。国家药监局也明确表示,将对中选药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100%全覆盖,以确保“降价不降质”。

此次集采中,两款备受争议的品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间苯三酚的结果最终落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中老年“三高”患者预防血栓心梗的必备药品,在第十批国采中以超八成降幅中选,每片价格仅为3分钱。而间苯三酚的最低报价则在竞标现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B证企业四川海梦智森报出的0.22元/支的地板价,相较最高限价降幅超九成,竞价现场一片震惊。

尽管这两款药品的中选价格极低,但中选企业均表示能够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有效控制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国家药监局的严格监管也为中选药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于此次集采引发的争议,多位医药专家表示,每批次国采后都会出现围绕中选产品价格的争议,今年由于间隔时间长、涉及品种多以及国采规则的变化导致竞争激烈,因此社会议论较多。但希望企业能够正面回应相关问题,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中选药品的安全有效。

(文章来源:财联社,图片链接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