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一揽子政策,市场呈现止跌回稳势头。新华社记者回顾楼市变化,指出政策组合拳效果显著,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居民对好房子的需求日益强烈。

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市场逐渐显现出止跌企稳的积极态势。

回顾2024年的楼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在深入调研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市场的变化?编辑部与多位新华社记者进行了对话,他们长期从事房地产领域报道,一同回顾了这一年的楼市风云。

新华社记者吴雨表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她会选择“政策组合拳”。从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到优化税收政策、调整土地政策,再到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相关部门协同作战,从多个角度入手,为房地产市场开出了精准有效的“药方”。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则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在9月26日作出的相关部署,有力促进了市场回暖。随着“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的逐步实施,10月和11月的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实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双增长。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认为,楼市筑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尽管2024年楼市仍面临较大压力,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大城市房价高企等问题依然突出,但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需求却日益强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新华社记者赵瑞希提到,存量房业主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反应令他印象深刻。高利率不仅促使部分业主选择提前还款,也阻碍了购房者的购房意愿。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日益高涨,银行纷纷响应,让大量业主受益,也激发了购房者的购房热情。据统计,绝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已完成批量下调,平均下降约0.5个百分点,每年可为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惠及5000万户家庭。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表示,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让他深受触动。如今,购房者对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更加关注房子的品质、能耗、绿化以及周边配套等。对于开发商而言,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将成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王浩明还提到,市场信心正在逐步修复。一揽子政策出台前,楼市低迷,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但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止跌回稳”信号的释放,不少购房者不再犹豫,果断出手购房。

王优玲在采访中发现,自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中介业务繁忙起来,网签中心不再冷清,签约室内常常坐满了讨价还价的买卖双方。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市场预期正在改善,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动能正在增强。

吴雨则从金融角度分析了政策效果。她表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压力,保障保交房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赵瑞希指出,明确政策实施细则对于政策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中央指导性政策需要有效转化为地方上可执行的操作性文件。例如,近年新出现的配售型保障房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细化面积、价格等具体规定。

林光耀则建议继续化解房企风险,持续推进“白名单”制度、优化融资环境。同时,增加“好房子”供给,对于“以旧换新”政策可以进一步简化交易流程、方便百姓。此外,还需要在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商品房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