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临近岁末,A股控制权交易市场暗流涌动,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交易性控制权变动事项。壳交易开始回暖,投行人士表示咨询买壳事宜的人明显增多。尽管面临监管压力和挑战,但借壳上市仍受到部分创投人士和民企关注。

  临近岁末,A股控制权交易市场暗流涌动,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交易性控制权变动事项。

  据统计,自10月以来,已有1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制权变动公告,其中多数公司基本面不佳,现金流紧张,面临“戴帽”或“保壳”压力。在这些公告中,有的公司因未能与交易方达成一致而终止控制权变更,有的公司则正在积极寻找受让方,试图通过转让控制权来改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几近沉寂的壳交易也开始回暖。多位投行人士表示,近期咨询买壳事宜的人明显增多,不少人希望寻找干净的壳,以便更快实现证券化。尽管借壳上市已近乎绝迹,但市场对其预期有所回温。有创投人士透露,IPO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而借壳虽然费力但省时,因此正在考虑以此方式让旗下被投企业更快上市。

  然而,尽管买卖双方热情高涨,但借壳上市并未出现更多成功案例。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指出,交易所对囤壳炒壳、违规保壳等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上市公司应围绕商业逻辑进行资本运作。

  在这些控制权变动的案例中,不乏一些“易主”失败的例子。如亚振家居和华嵘控股等公司,在宣布控制权变更计划后,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这些公司的业绩普遍不佳,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

  从买方力量来看,当前控制权交易市场的买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持有资产的民营企业,试图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来装入优质资产;二是有招商引资需求的地方国资,希望新增一个上市平台;三是抱有财务投资目的的企业,试图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来推行资本运作。

  随着壳交易的回暖,壳的溢价率也有所提高。一些智能制造企业转让股份的溢价率甚至超过100%。投行人士表示,在二级市场表现较好的背景下,购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人增多,控制权价格自然上涨。

  尽管借壳上市面临诸多挑战和监管压力,但一些创投人士和民企仍对其保持关注。他们认为,在IPO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的情况下,借壳上市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然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围绕商业逻辑进行并购活动,以确保并购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A股控制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