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将落实指导意见,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于11月9日宣布,证监会将全力执行《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同时,将引导私募创投基金重点关注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以进一步推动“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

中长期资金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与“压舱石”,因其资金来源稳定,投资运作专业性强、稳定性高、使用期限长,通常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然而,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仍面临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引领作用不足等问题,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尚未完全成熟。

为响应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号召,中央金融委员会批准,中央金融办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包括:建设有利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环境;推动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发展,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稳健成长;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制度。

该意见旨在实现“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使其愿意进入、留得住并发展良好,从而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提振市场信心,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活力,促进中长期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此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推动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引导长期资本支持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优质企业。

随着该指导意见的发布,多家机构表示将强化“长钱长投”理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不断优化投资布局,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引导稳定、规范、专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关键。目前,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长期资金应切实执行“长钱长投”,带动各类资本增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信心和耐心。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