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保险行业以降低负债端成本、提升投资端收益为核心,优化负债结构,加速险资入市。年内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创近四年新高,新政策周期下的降本措施将加快行业实际负债成本下行。展望2025年,险资有望进一步为资本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2024年,保险行业以降低负债端成本、提升投资端收益、防范潜在利差损风险为核心发展策略。这一年,保险业通过深入实施“报行合一”、取消银保渠道“1+3”限制、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及调整产品结构,显著优化了负债端结构。

在投资端,险资作为长期耐心资本,加速入市并掀起新一轮举牌潮,年内举牌上市公司数量达18家,创近四年新高。三季度以来,资本市场回暖,险企投资收益随之增长,业绩及股价均有亮眼表现。

同时,我国保险业迎来新的顶层设计。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对未来5至10年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部署。此外,金融监管总局还发布了《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旨在规范保险资金运用,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指出,保险资金以其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在众多长期资金中占据优势。金融监管总局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保险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并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联动,提升跨市场、跨周期的投资管理能力。

展望2025年,险资入市20周年之际,其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有望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稳定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坚实支撑。在负债端,保险行业通过下调预定利率等措施,长效化解负债端风险,同时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优化负债成本。

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中资寿险公司负债端将从量变走向质变,新政策周期下的降本措施将加快行业实际负债成本下行。在资产端,险资积极涉足权益市场,优化资产配置结构,2024年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6%,其中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余额为4.11万亿元,占比12.8%。

险资举牌热潮中,多家保险公司纷纷入场,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创近四年新高。险资在举牌策略上偏好分红稳定、具长期升值潜力的公司,主要聚焦于能源环保、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医药等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契合的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支持及“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险资入市步伐有望加快,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然而,险资进一步入市仍需打通相关堵点,包括提高风险容忍度、优化绩效考核体制、提升投资能力等。同时,建议优化偿付能力规则,支持险资提升权益资产配置,为险企提高权益资产配置占比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