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房地产行业土地市场经历深刻变化,房企经营逻辑由增长转向安全,土地成交规模小于商品房成交规模,央国企占据拿地市场主导地位,一线城市土拍政策调整助力市场,展望2025年有望迎来更多高品质地块成交。

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土地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自2021年起,房企的经营逻辑从增长导向转向安全导向,销售回款更多地用于债务兑付而非扩张拿地,这一转变在2024年土地市场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东北证券分析师张明远指出,房企经营逻辑的转换,勾勒出了地产行业在去库存浪潮下的新面貌。克而瑞分析师也强调,在行业迈入去库存新周期的背景下,土地成交规模小于商品房成交规模成为2024年土地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回落17%,预计全年成交建面将降至11亿平方米左右。

然而,在整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土地的助力以及一线城市土拍政策的调整,为土地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张明远预计,随着房价止跌回稳推动商品房销售复苏,拿地端也有望边际改善。但考虑到主流房企仍处于缩表周期,拿地表现将延续城市间分化特征,整体表现为降幅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线城市成为房企重要补仓地。在新房市场持续盘整的背景下,全国土地供应规模也做出了相应调整。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新规,规定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将暂停新增住宅用地出让。这一政策调整既体现了行业供求规律的自我调整,也反映了地方主管部门的主动应对。

在此环境下,2024年土拍市场整体维持点状高热、持续分化的趋势。尤其是9.26新政以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部分地块竞拍出高溢价。中指院数据显示,虽然各线城市成交规模均缩量,但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占比提升,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于核心城市。

此外,央国企在拿地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克而瑞数据显示,前11个月央企拿地金额占百强30%比例,国企达到23%。相较之下,城投在央企投资下滑背景下承担了更多的托底作用。民企拿地金额占比则有所下降。但少数规模化、全国化的民企仍存拿地能力,如越秀地产等表现相对突出。

展望2025年,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及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土地市场有望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同时,自然资源部针对运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细则已经落地,未来财政部相关政策细则有望跟进,为各地执行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这将有助于加快行业去库存步伐并减轻投资端的资金压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