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杨浦区“两万户”工程曾是70多年前人人羡慕的好房子,如今已成危房。随着城市更新政策推进,这些老房子将拆除重建。中国居民居住条件已实现质的飞跃,但仍需提升空间。房地产市场掀起“品质革命”,创新住宅不断涌现。

2024年4月11日,我实地探访了上海杨浦区一处被拆除的老旧居民楼废墟,这里曾是“两万户”工程的所在地,勾起了我对70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

采访后,我深入研究了“上海两万户”的历史背景。解放前,上海普通人的住房环境恶劣,棚户简屋漏风漏雨,且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极差。195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改善工人阶级的居住环境,启动了“1002户”和“两万户”工程,为数十万工人提供了新住所。这些房屋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的好房子,而第一批劳动模范更是骄傲地带着全家搬进了新居。

然而,岁月流转,这些曾经的“好房子”已沦为危房,户型设计和配套设施也早已过时。幸运的是,城市更新政策为这些老房子带来了新生。在“原拆原建”的政策下,这些房子将被拆除重建,居民几年后就能重新搬回新造的电梯房。

回顾历史,1949年上海人均住宅面积仅有3.9平方米,低标准住宅占比高达66%。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3年,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已提升至37.51平方米。同时,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也已超过40平方米,全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居民居住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

住房作为“家”的空间载体,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与归属感。近几十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宏观面貌,也提升了人们对家与幸福的体验。然而,相比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仍有提升空间。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中国平均每户城镇家庭拥有住宅0.86套,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户均住宅套数均高于中国。此外,我国城镇居民电梯普及率仅三成,仍有部分家庭没有热水器和厨房。

为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政策鼓励建造高品质住宅。2023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2024年,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场“品质革命”,涌现出得房率超过100%的“第四代住宅”。这些创新住宅不仅响应了群众呼声,也是新质生产力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创新应用。同时,取消公摊、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住房契税优惠等新举措也为购房者带来了实惠。

作为房地产领域的记者,我深感今年的行业新变化令人振奋。我们的报道重心已回归老百姓关心的居住本质和对“家”的关注。

上海两万户废墟现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