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行业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AI导读:
2024年银行理财行业市场规模加速增长,再度站上30万亿元大关。展望2025年,理财市场规模扩容与阶段性赎回风险并存,实现稳规模、稳净值成为关键。同时,低利率环境给资产配置带来挑战,银行理财机构需加强权益类投资,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
2024年,银行理财行业迎来了显著的“大年”,凭借内部优化与战略转型,市场规模迅速攀升。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0.27万亿元,成功突破30万亿元大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银行理财从单一资产、单策略向多元资产、多策略转型的结果。
步入2025年,理财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是阶段性赎回风险。如何在市场周期中稳定规模与净值,以及在“真净值化”时代应对波动并发现新机遇,成为理财机构的重要课题。
年末之际,许多投资者选择将存款转为银行理财,以追求更高的收益。例如,退休职工纪芳就因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转而青睐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趋势并非个例,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行,投资者开始寻找更高收益且稳健的投资替代品。
截至12月20日,理财子公司的规模约为26.91万亿元,相比今年初,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了超4万亿元。尽管公募基金规模在2023年中超越银行理财后继续稳步增长,但银行理财仍在大资管产品品类规模中位居第二。
面对客户风险偏好回升、资产规模回升的新形势,银行理财机构纷纷调整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华夏理财董事长苑志宏表示,银行理财行业需紧跟客户需求,将能力、资源和注意力转移至高弹性产品需求上。
然而,低利率环境也给银行理财机构在资产配置上带来了挑战。多位银行理财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面临较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加强了权益类投资,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为客户带来更多回报。
展望2025年,银行理财机构面临新一轮挑战。多家机构认为,在市场风格切换下,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阶段性放大股债波动影响,使理财再次面临赎回风险。同时,随着固收类资产到期收益率持续下行、传统收益安全垫持续收窄,产品同质化问题加剧,银行理财机构“稳净值”压力增加。
为应对这些挑战,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理财机构在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上增加灵活性,通过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趋势等关键指标,适时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提升资产结构灵活性,积极拥抱波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