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热作产业蓬勃发展,涉及多个省份,关乎大量农业人口生计。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但面临作物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业内专家建议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品种质量、提升科技含量,加快提升热作产业竞争力。

香蕉、荔枝、芒果、百香果、咖啡、可可、天然橡胶、剑麻——这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共同构成了热带作物这一独特而重要的农业领域。热带作物以其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功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木薯作为全球主要的热带粮食作物,油棕、椰子则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来源,它们已成为保障国内粮油供给的重要备用资源。与此同时,香蕉、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咖啡、可可等热带饮料,作为重要的日常消费品,为践行大食物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热作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热作产业覆盖了南方10个省份,关乎1.3亿热区农业人口的生计和全国人民的餐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作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我国农业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热作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自1986年党中央决定大规模开发热带作物资源以来,我国热作产业便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热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热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我国主要热带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7402.9万亩,总产量更是高达4002.8万吨,分别比五年前增长了8.9%和23.5%。预计2024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将首次突破90万吨大关,香蕉、木薯干、芒果等产量也将继续保持世界前列。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负责人表示,我国已成为热作生产大国。主要热作产品优势区域加速布局,形成了多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建成了数百个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这些措施不仅优化了热带水果的品种结构,还延长了荔枝等水果的供应期,提高了热作产业的产值和效益。

香蕉作为我国深受大众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其产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开展特色蕉品种资源的创制工作,成功选育出多个特色蕉品种,初步解决了香蕉栽培品种同质化问题。

荔枝则是我国热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之一,产量占世界的60%以上。广东中荔集团作为拥有近20年农产品出口经验的企业,通过文化营销与品牌国际化战略,成功打造了国潮品牌“荔枝花旦”和“花旦鲜果”,吸引了众多海外消费者的关注。

面临挑战,热作产业需突破短板

尽管我国热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作物结构不合理、品种结构单一、熟期结构过于集中等问题制约了热作产业的发展。此外,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热作产业的重要区域,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福建省热作产品结构不合理,名特优新稀产品不多;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热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负责人指出,从热区整体来看,先进设施设备配套不足是制约热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部分热作产品上市期较集中,采后处理、包装、保鲜、贮运、加工等产后配套设施也不足。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热作产业竞争力不强。

加快提升热作产业竞争力

面对挑战和机遇,业内专家认为,要加快提升热作产业的竞争力。这需要从品种质量、科技支撑、布局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全力构建现代热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首先,要合理规划布局,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各热区应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优势产业,加强顶层设计。广东省茂名市作为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通过编制热带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了“五棵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其次,要突出品种质量,提升热作产业科技含量。这需要引导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共享资源、联合育种、创新利用。四川省泸州市通过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成功选育出一批新品种,实现了晚熟荔枝龙眼的产业化发展。

最后,要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意味着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开发热作产品多种功能和价值。福建省漳州市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成功打造了多个网络爆款产品,为热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国热作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强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加快提升热作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