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覆盖17个省(市),累计交易金额达7.3万亿元。未来央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功能也将从支付扩展到广义金融业务。同时,深圳等地也在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受理渠道建设。

10月22日,在Swift国际银行业运营大会(Sibos)2024年会上,央行数字研究所所长穆长春透露,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全国17个省(市)。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已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高达7.3万亿元。

穆长春表示,未来央行将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的顶层设计,计划将其应用场景从零售领域拓展至批发领域,功能也将从支付扩展到存、贷、汇、投等广义金融业务,旨在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的职能。

同日,某大型支付公司业务总监向财联社透露,尽管数字人民币在社会和消费者中已具备一定知名度,但下一步的推广仍需更多关注市场主体,尤其是商户的接受度。

深圳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较年初增加了超600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80%,显示出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地区的强劲发展势头。

上海某大型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指出,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等投资型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初期主要作为现金支付的替代品。若要扩大用户和商户的使用场景和频率,需进一步丰富其功能。

自2014年开始筹备至今,数字人民币已历经多年试点。从最初的深圳、苏州等地封闭试点,到如今覆盖17个省(市),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数字人民币已在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针对商户端数字货币兑换和沉淀的问题,穆长春在Sibos年会上表示,央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同时,深圳人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推动预付式经营领域机构和出租车等小微商户的数字人民币受理渠道建设。

此外,穆长春还透露,未来数字人民币将从基本的支付功能扩展到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包括存贷款等。随着国内零售支付应用的成熟,跨境、批发和计息等应用也将逐步推出。

然而,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星曾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推广涉及货币发行权、系统管理权等法律问题的调整,需要法律革新来应对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

(图片及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