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止跌回稳,多方博弈
AI导读: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重大政策举措落地后出现积极信号,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增加,房价回稳。展望2025年,房地产将进入“止跌回稳”的关键期,经济企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有力的房地产支持政策是重要支撑。一线城市楼市回暖,二三线城市市场热度传导。
202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的第三年,在“5.17”与“9.26”两轮重大政策举措落地后,市场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新房与二手房成交量显著增加,房价也呈现出企稳的趋势。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及二手房价格走势均出现积极变化,各线城市同比降幅自2024年以来首次收窄,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显著增加,市场交易临近年末愈发活跃。
展望2025年,房地产行业将进入“止跌回稳”的关键时期。经济企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持续有力的房地产支持政策,成为推动市场恢复的重要因素。业内预测,2025年,“稳楼市”政策有望继续出台,房地产行业触底回稳值得期待。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2025年政策重点仍将聚焦于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将继续发挥“楼市风向标”作用,预计调控政策会进一步放宽。
2024年堪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出台最为频繁的一年。据中指研究统计,截至2024年11月末,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超过700次。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消化存量、优化增量”,到9月“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再到12月“稳住楼市”,楼市调整政策不断升级,政策累积效应在2024年逐步显现,一线城市尤为明显。自10月份以来,多地楼市出现销售高潮,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大幅增加。
随着一线城市楼市回暖的辐射作用,加上楼市支持政策持续落地,商品房市场热度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传导,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成都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创下年内新高,并延续复苏势头。杭州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也出现上涨,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单月新纪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二线城市如苏州、郑州、长沙等更多热点城市的成交量也将迎来明显上涨,楼市“止跌”队伍将不断壮大。中国房协副会长、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认为,虽然楼市回稳过程会比较长,但包括杭州、上海、天津、成都、深圳、西安、合肥、苏州、北京和广州在内的多个城市,可能率先实现回稳。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也指出,在经济基本面稳定的前提下,一线和强二线楼市将实现“止跌企稳”。
宋红卫表示,2025年最大的变化将是房地产资产价格的定价逻辑发生重要变化,由原来预期估值的逻辑,向回归经济面定价的逻辑转变。一线城市与核心二线城市的优质新房项目将创新高,走出独立行情,但二、三线城市的新房价格将面临调整压力,促销走量或较为普遍,二手房市场则继续以价换量。当然,2025年新的楼市政策也必不可少,这将是各个城市楼市“止跌回稳”的重要支撑。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要“稳住楼市”,意味着2025年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接下来,在前期政策加速落实的基础上,更多增量政策也应持续跟进,比如在继续优化一线城市购房限制性政策、加大住房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5年,供需两端的房地产支持政策还有进一步加码空间,包括下调居民房贷利率、增加房企信贷投放、加快推进货币化安置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和专项债资金收购保障房等。
在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强的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势必会出现新机遇。2025年,各房企也将面临新的考验。一方面,出险房企仍应以保交付为主要目标,同时继续开源节流缓解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其余房企仍需尽可能保证货量供应、做好营销,以促进项目成交去化。同时,企业也需要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加强产品力打造,为后续市场的复苏做好准备。
至于投资方面,宋红卫表示,仍会延续“以销定投”的逻辑。2025年房企投资战略会进一步收缩,投资重点区域会聚焦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部分企业还会积极参与到核心城市的城市更新和旧改的赛道。整体而言,2025年仍是政策、市场、购房者等多方博弈的一年,同时也是加速市场风险出清的一年。业内预测,如果2025年上半年风险能够出清,全国楼市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筑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