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好频传,船舶订单采用人民币结算
AI导读:
中国船舶集团签订6艘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采用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同时,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跨境支付系统加入新参与者,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再传重磅利好消息!10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了6艘13600TEU常规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这份合同不仅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又一重大突破,更引人注目的是,该订单全面融入了“中国船东、中国船级社、中国船厂、人民币结算”这四大鲜明的中国元素。
近期,人民币利好消息频传。据新华财经报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0月25日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达到99.74,较前一周上涨0.55%;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5.64,周涨幅0.57%;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则报94.13,较前一周上涨0.36%。此外,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维持在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双方同意可展期。
10月28日签署的这份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是沪东中华在短短十天内再次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拿下的大单。10月18日,沪东中华已与加拿大西斯班公司签订了6艘同型船的建造合同,同样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批136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是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型船舶,总长度约33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最大装箱量可达14096TEU,并提供2000个冷藏箱位,计划于2025年11月开始首船建造,整个系列船将于2027年内全部完工交付。
中国船舶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拥有95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员工总数达20.5万人。其具备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此次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帮助船企减少汇兑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船东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此外,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情况正逐步扩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指数持续上涨,反映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逐渐提升。同时,汇丰香港作为直接参与者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此举将使支付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从而降低海外公司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的难度。尽管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使用与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还远不成比例,但其增长潜力巨大。
在美元指数通常走强的9月份,人民币汇率却继续反弹,主要集中在下旬。同时,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也刷新了历史纪录,跨境资金流入增多伴随跨境资金流出减少。其中,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是跨境资金流入改善的主要贡献项。此外,9月份境内外汇供求关系显著改善,即远期结汇需求加速释放,推动银行结售汇顺差升至历史第三位,市场主体囤积外汇动机显著减弱。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