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升温,固收类产品仍为主力
AI导读:
2024年初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大增,短端发力明显。固定收益类产品仍为绝对主力,未来市场有望持续回暖。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调整产品募集规模上限,预计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以上。
在公募基金总规模屡创新高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的动态同样引人注目。广发证券固收团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初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显著增长,特别是短端产品表现突出。截至3月1日,理财规模已重新突破28万亿元大关,1月至2月期间,规模累计增长1.24万亿元,这一增量创下了近五年的新高。
从投资品种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依然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银行理财机构在底层资产配置上,更加青睐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低风险资产,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指出,银行理财市场的升温与规模扩张,受到市场利率、投资者需求及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和理财产品收益的提升,预计仍有部分资金将流向理财市场。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的固收类产品上,这些产品主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风险评级较低。同时,“稳健低波”风格的理财产品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多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近期咨询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期限在半年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
中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固定收益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依然保持高位。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占比仍处于低位。从产品期限来看,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需求显著上升,短期限产品更受欢迎。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认为,2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明显回升,这主要受到春节因素影响以及债券市场走牛、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
尽管临近季末,受季节性回表因素扰动,理财规模通常会有所下调,但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3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一直稳定在27.5万亿元左右。与2023年末相比,银行理财规模的修复成效显著。业内人士表示,按经验看,银行理财规模季末往往会选择提前调降,以避免回表压力堆积至月末。此外,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调整旗下多只产品募集规模上限,其中不乏将规模上限调至百亿元及以上的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邓皓之表示,优先调整固收类开放式产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行情适宜,债券市场走牛,固收配置为主的理财产品表现良好;二是与投资者偏好匹配,固收类开放式产品特别是短期定期开放式产品,在风险相对可控的情况下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符合许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展望3月份季末时点,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等机构均认为,今年理财规模或表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趋势,预计市场将持续回暖。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