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发布《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强调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M1、M2指标将更灵敏反映经济活动变化,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宽松基调,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近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稳健货币政策在今年的灵活适度与精准有效性,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业内人士指出,《报告》中的增量信息尤为引人关注。央行正考虑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旨在使M1、M2指标能更敏锐地捕捉经济活动变化。同时,央行强调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旨在提升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此外,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的基调,通过增强调控力度和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货币金融支撑。

M1、M2灵敏度将提升

根据《报告》,央行正着手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方案,M1、M2的统计口径或将有所调整。央行在专栏《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中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

陈兴宏观研究指出,央行此次在专栏中回顾并展望了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历经四次重大修订,近年来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如银行卡和移动支付普及,个人活期存款成为高流动性支付工具,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广泛应用。因此,央行或将制定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方案,并适当回溯历史数据。

中国银河宏观也提出,M1统计口径可能新增纳入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因这两项均具备即时消费能力。对于M2可能的变化,央行虽未明确说明,但强调“M2统计需结合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因此后续存在调整可能。

该机构认为,参考国际经验,随着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减弱,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也减弱,因此将逐渐从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预计口径调整完成后,M1、M2将更灵敏,成为预测经济活动变化的有效指标。

“总体来看,央行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量相关性减弱,未来将更加重视利率调控的作用。”开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何宁表示。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根据《报告》,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相对完善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总体来看,我国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但不同市场的传导效率存在差异。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基本与政策利率同向同幅波动,但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主要归因于市场竞争激烈和银行内卷严重。为改善政策利率传导,需加强维护竞争秩序。

《报告》指出,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效率受损影响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未来,人民银行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改善政策利率传导。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表示,央行第二季度报告曾指出我国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银行存款利率受“规模情结”影响难以降低,同时银行贷款利率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下降过快,导致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差距较大,影响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未来,央行将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通过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手段改善政策利率传导。

开源证券何宁认为,当前经济运行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进一步降息面临净息差和汇率内外部双重约束。未来将通过规范银行存贷款定价,改善政策利率传导。

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预计,通过规范存款利率市场定价、规范手工补息等方式理顺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效率后,央行货币政策空间将更大。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宽松

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上,《报告》提出,坚定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表示,自9月24日发布会以来,政策端已发生积极变化,且在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政策暖风将持续。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未来政策利率、存款利率调整将渐进式进行,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开源证券何宁认为,《报告》强调“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稳中偏宽。结合央行继续指出“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等,后续降准降息必要性较高,存款利率也将下行。

华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表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央行坚定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货币政策预计将延续配合性、强调精准性,不试图通过大规模货币宽松刺激低效投资和信贷融资需求。

此外,在汇率目标方面,《报告》删除了“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的表述,改为“强化预期引导”。秦泰表示,这显示央行已关注到三季度以来受美国经济再度转强及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可能引发的美元指数上行趋势,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更大贬值压力。汇率目标需展现更大灵活性,同时可能对货币宽松空间形成一定约束。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