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至2025年底,为行业提供更多适应新规则时间,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此举被业内人士视为为行业提供更多适应新规则的时间,特别是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资本补充压力、偿付能力考核趋严以及市场占有率偏低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寻求破局之道,成为中小保险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和行业人士。

监管机构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一定的偿付能力,这是保险公司履行保单赔付责任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其财务健康状况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的全面实施,保险行业监管愈发严格。

偿付能力主要通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来衡量。根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需同时满足三项指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风险综合评级需在B类以上。新规的实施提高了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但也对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

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有8家保险公司被列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这些公司普遍面临资本补充困难、风险管理薄弱的问题。同时,大型保险公司在资本实力、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上占据明显优势,中小保险公司则面临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的困境。

尽管如此,部分保险公司通过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成功提升了偿付能力。如渤海财险和平安养老等公司,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补充措施,实现了偿付能力的达标转变。然而,仅靠延长过渡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保险公司的资本困境,仍需加强资本补充和优化风险管理。

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的核心瓶颈在于资本问题。偿付能力的提升直接依赖资本充足性,而资本不足会限制业务扩张和抗风险能力。相比大型保险公司,中小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能力有限,面临增资扩股难、债券发行受限的局面。因此,优化资本结构成为解决短期偿付能力不足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都邦财险通过增资2.44亿元,成功提升了公司偿付能力,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提升了风险综合评级至B类。此外,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意见要求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监管,引导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跨市场跨周期投资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中小保险公司可以提高投资收益,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探索多元渠道方面,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发债补充资本,以在过渡期结束前提升资本充足能力。永续债发行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因其对股权稀释的影响较小而更具吸引力。然而,中小保险公司因信用评级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债券发行的资质要求,发债难度较大。因此,中小保险公司需要探索更灵活的融资方式,如联合增资和资产证券化等。

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偿付能力标准、实施差异化资本监管和调整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考核周期等,以减轻保险公司资本压力并促进长期资本投资。同时,保险公司加速切换至新会计准则,通过优化财务结果提升偿付能力表现。

总体来看,当前保险公司在资产和负债两端都面临不小的压力,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监管政策需更加关注行业的实际处境,通过灵活调整和针对性支持,助力保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