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电动自行车迎来全链条整治,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标及修改单正式实施,源头治理和疏堵结合相结合,加速电动自行车合规进程,解决停放和充电难题,减少安全隐患。

2024年,电动自行车迎来全链条整治,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标及修改单正式实施,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电动自行车正加速走向合规。

在中国,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但其安全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剑指各环节问题,从过去侧重管理车主转向全链条整治。

整治行动更加强调源头治理,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强力打非治违,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后端治理压力。11月1日,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标及修改单开始实施,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同时,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地经营网点和维修店铺开展专项检查,市场监管趋严趋紧。

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难题,多地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列出时间表推进充电设施全覆盖,并推进蓄电池以旧换新等工作。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参加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销售门店数量大幅增长,全国电动自行车实现售旧、换新数量均超过百万。

新标准的实施对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器及电气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对车身材料、续航能力、脚蹬设置、整车重量等方面也提出改进措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电池改装,减少安全隐患。

同时,各地各部门联合打击非法改装利益链条,下架涉嫌非法改装的商品链接,办理案件,查处非法改装的“黑作坊”,收缴非法改装电池。整治行动开展半年以来,每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明显下降。

然而,电动自行车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旧国标车辆处理、充电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方推广“以换代充”模式,计划建设换电柜,同时有专家提出推广共享电单车作为解题思路。

未来,电动自行车治理应更精细化,出台系列配套公共政策,加强安全教育渗透,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回收处理机制建设,强化保险制度,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百姓需求。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