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人社部门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创新探索,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家门口就业帮扶、加强劳务协作等措施,努力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助力求职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夜色深沉,上海某快餐店内,沈嘉祺结束了他作为见习经理的一天工作。这是他人生中的首份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带给他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手里有个热乎乎的馍,比什么都重要。”沈嘉祺感慨道。

就业乃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稳就业,要努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上海人社部门积极响应,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力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58.42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3.78%,成功促进15.17万失业人员再就业,6.92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求职者们明显感受到,上海的招聘会日益增多,从大型展馆到繁华街区,从校园内外到火车站,招聘活动遍地开花。据统计,截至11月底,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共举办招聘会2100余场,提供岗位超过38万个。

位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虹桥枢纽乐业空间”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这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为来沪求职者提供了“一站式”就业服务。闵行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人流密集的优势,打造“来沪就业服务第一站”。

面对多元化的求职需求,上海人社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中智咨询发布的《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显示,当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传统支柱行业和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人才缺口较大。为此,上海在招聘会中特设“新质生产力”专区,吸引了大量求职者。

2024年8月28日,长三角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展暨上海市人力资源协作洽谈大会——“重点企业招聘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

针对“90后”“00后”求职者对“好工作”的更高期待,上海进一步放宽了高校毕业生报考和应聘本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条件,鼓励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多试错,避免因“慢就业”而错失良机。

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社部门联合市、区相关部门,拓宽就业渠道,加大重点领域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归集力度,并将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作为优先帮扶对象。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大爱乐业社区就业服务站为沈嘉祺这样的求职者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帮扶。通过职业能力测试、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环节,沈嘉祺成功入职某快餐企业,成为一名见习经理。这半年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理想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大爱乐业社区就业服务站是上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缩影。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35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覆盖全部街镇,为求职困境人群提供了“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精准就业服务。

明年,上海还将新建150个基层就业服务站点,届时全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将达到500个以上。通过“大数据+铁脚板”,这些基层站点将进一步细化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指导等功能。

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上海提前启动援企稳岗专项行动,建立缺工企业清单,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并深入中西部省份开展劳务协作,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

今年,上海劳务协作的范围更广、合作更深。除了传统的对口支援地区,还与甘肃、宁夏、安徽、湖南等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加强了合作。各级人社部门深入当地开展招聘会,送岗位、送服务上门。

2024年2月13日,大年初四下午,来自云南怒江、红河的30多名来沪务工人员抵达浦东机场,开启了他们的上海就业之旅。

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钢构制造部箱梁车间主任黄超表示,劳务协作有效填补了公司一线技术岗位缺口。云南小伙李会兵便是通过沪滇劳务协作机制来到振华重工的,如今他和女友都在公司上班,一年能攒十多万元,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截至三季度末,中西部脱贫劳动力在沪稳定就业人数达58.4万人。随着新一轮劳务协作的启动,上海各级人社部门将继续采取点对点包机包车等方式,帮助来沪务工人员尽快返岗复工。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