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加速海外布局,通过产业链本土化规避风险,开拓新增长点,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化,未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或成新方向。

中国新能源企业正步入海外拓展的新纪元。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透露,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与成本控制优势,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同时,面对多变的国际经济政策,企业通过本土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了部分国别和市场风险,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近期,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动态频传。海默科技、双良集团等相继公布氢能业务的海外拓展计划。6月11日,中国能建在沙特承建的阿尔舒巴赫光伏项目D标段成功并网,成为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光伏电站。此外,海得智慧能源亦于2024年4月宣布在比利时设立欧洲公司。

江立勤指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呈现出三大转变趋势。首先,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转型,实现产业链本土化,以避免高额关税和反补贴税的影响。以储能领域为例,锂电池制造商正积极拓展欧洲、美洲、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关键市场,通过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增强业务稳定性,拓宽业务范围,实现销售增长和收入多元化。

其次,新能源企业采取“抱团”出海策略,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出海。链主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跟随,共同在海外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及客户服务,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后,新能源企业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除了欧美等传统市场,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也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热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支持与丰富的上游原材料资源,中东地区的光照资源与能源转型政策,以及非洲市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均为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毕马威中国新能源科技50企业报告最新发布显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储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中储能领域尤为突出。江立勤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多板块间的融合趋势加速,未来,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