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COP29中国角“绿美湾区‘碳’索未来”主题边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深圳全方位展示大湾区应对气候变化成果,分享绿色发展经验,推广低碳创新项目,结交全球合作伙伴。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绿美湾区‘碳’索未来”主题边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成功举办。此次边会活动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携手组织,通过视频展播、主题演讲、成果发布、项目签约、圆桌对话等多元化形式,借助COP29平台,全方位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卓越成果,分享了深圳的绿色发展经验,并推广了低碳领域的创新项目。

  展现大湾区应对气候变化成果

  深圳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其GDP总量已突破3.46万亿元,位列亚洲城市第四。然而,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万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分别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1/8和1/5,绿色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深圳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许化详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深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成果。深圳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法规体系。同时,深圳聚焦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将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20+8”重点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此外,深圳坚持开放共享,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高标准推进省级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碳市场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

  分享深圳绿色发展经验

  在完善的制度环境下,深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涌现出许多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实践。本次活动邀请了优秀项目单位代表进行成果经验展示和分享。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规划(2024-2030年)》,重点推动六大任务,培育形成五大生产力。其中,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作为全国首个虚拟电厂管理平台,高效整合与优化分布式能源资源,实现了能源供需的灵活匹配与智能调度,累计调节电量约418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3494吨。此外,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长期坚持开展红树林修复保护工作,科学营造红树林15公顷、修复103公顷,并创新开展红树林保护碳汇开发及交易,推动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落地。

  推广绿色创新项目与结交全球合作伙伴

  中国在全球绿色技术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为全球提供了70%以上的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和超过80%的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本次边会也推广了深圳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优质企业和产品。

  地上铁公司作为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首批入库企业,分享了其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的先进经验。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数智化运营服务网络,地上铁连接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全价值链,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资产运营和服务,助力顺丰、京东等6700多家企业实现了绿色物流转型,累计减少碳排放超46万吨。

  此外,大湾区专场活动还展示了气候投融资宣传视频和项目库成果。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作为连接资金需求方和供应方的重要桥梁,累计入库项目293个,预计每年可减排约993万吨二氧化碳,对应总融资需求达638亿元。

  在边会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等地区的代表就绿色生产力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对话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未来应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及产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深圳交易集团下属子公司深圳绿色交易所与世界资源研究所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深圳碳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里程碑。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国际化创新城市,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契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探索共谋绿色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