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师兄太稳健》等剧采用虚拟拍摄技术
AI导读:
《清明上河图密码》《师兄太稳健》等剧采用虚拟拍摄技术,结合实景与棚拍优势,节省成本并提升观剧体验。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团队提供可视化方案,助力创作者实现创意想象。
正在优酷热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第三集展现了少女温悦在树下饥寒交迫的凄冷画面,第五集则呈现了落日余晖下,温悦与赵不尤漫步湖边的悠远意境。这些并非实景拍摄,而是出自周庄数字梦工厂的数字影棚。
去年该剧开机时,第一财经曾前往探班,了解到《清明上河图密码》采用了大量虚拟拍摄技术,如树下雪景和白马送行等场景,使其成为已播国产剧中虚拟拍摄场景最多的剧集。相较于实景拍摄和棚拍加绿幕的传统方式,虚拟拍摄结合了二者的优势,既节省了剧组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又为观众带来了更优质的观剧体验。
实景拍摄虽能让画面更真实,但找景、差旅、运输道具等成本高昂;棚拍加绿幕虽灵活,但演员缺乏情境感,后期特效耗时费力。虚拟拍摄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在海外流媒体平台如《曼达洛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左右,国内视频平台开始布局虚拟拍摄,阿里大文娱作为先行者,其虚拍方案已历经多轮技术迭代,目前可在不同类型剧集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12月上旬,第一财经记者探访了优酷古装仙侠剧《师兄太稳健》的虚拟拍摄现场。在导演监视器中,可以看到漫天雪花飘落,一棵枯树伫立在崖顶,与远处山峦共同勾勒出一幅冬日景观。现实中,除了演员、一棵枯树和几个石墩,其余皆存在于巨型弧状LED屏中。屏幕中的特效画面可以实时变化,与前景交互,虚实边界消失,演员、置景与虚拟场景融为一体。
屏幕取代绿幕后,部分后期制作流程前置,演员在更舒适的环境中表演,且能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给出更准确的表演。导演何澍培和总制片人王平在监视器前交流拍摄细节,他们虽都是影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但对虚拟拍摄仍感新鲜。王平此前在参与剧版《异人之下》时接触到虚拟拍摄技术,当时这项技术仅在少数剧集中应用,对于是否能省钱,业内结论不一。但《师兄太稳健》需要大量视觉奇观,虚拟拍摄为她提供了方向。
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团队为《师兄太稳健》提供了可视化方案,让创作者看到文字如何转化为图片、分镜、可拍摄的三维场景。目前,该剧采用双棚同时虚拟拍摄的方式推进,全剧包括凌霄殿、水下龙宫等19个场景将通过虚拟拍摄完成,近40%的虚拍占比,为国内影视行业之最。王平呼吁更多创作者拥抱虚拟拍摄技术,认为它能带来切实的变革,对平台、片方、观众和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虚拟拍摄避免了资源浪费,如山顶雪景这场戏,传统方式需搭600平米实景,消耗15吨道具雪,而虚拟拍摄仅需2吨左右,且更环保。同时,虚拍为剧组节省了成本,如凌霄殿场景,传统方式需上百位木匠、瓦匠师傅至少一个月才能完成,而虚拟拍摄仅需做两根柱子作为前景,置景费节省50万左右。此外,虚拍技术还能拓展题材类型和想象边界,如仙侠类型,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给观众带来视觉奇观的冲击。
在拍摄现场,数字影像工程师通过耳机接收指令,实时操作计算机切换虚拟拍摄场景。数字化制作总监郎君在深度参与虚拟拍摄之前,更多担任视效总监一职,而今需剧组筹备初期就介入项目,参与创意设计,判断场景适合虚拍还是后期特效,设计数字资产。整个项目拍摄过程中,数字化制作团队进驻现场,与多部门协同,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创作需求。
阿里大文娱数字化制作业务负责人许佳介绍,阿里大文娱已深度参与了多部S级剧集和院线电影的虚拟拍摄。虚拍技术正在迅速迭代,在多个项目中得到较大比例应用,但并非适合所有类型项目。许佳表示,虚拍占比并非越高越好,关键是适合剧组需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