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粤开证券研报指出,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长期供不应求,但随着多个省份血浆站设置规划落地及采集分离技术升级,行业供给侧格局正在改善,有望迎来高景气阶段。

粤开证券最新研报深度剖析了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指出,血液制品作为刚需产品,在国内却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体而言,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的年人均使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一现状主要由两大因素导致:一是供给侧采浆量受限,2023年我国在采单采血浆站数量虽已达300余家,全年采浆量也突破了12000吨,但仍难以满足约16000吨/年的血浆需求;二是分离品种有限,国内龙头企业能提取的品种约为14种,而海外巨头则能达到17—20种。

然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多个省份的血浆站设置规划已相继落地。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和博雅生物等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获批建设或建成血浆站,采浆产能正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采集分离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在进一步推动行业供给侧格局的改善。综上所述,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有望迎来高景气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