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I技术在游戏开发和运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显著提升开发效率,改善玩家体验,推动游戏行业生产力变革。NPC交互、绘画、建模等环节均受益,未来AI将成为基础设施,助力游戏行业实现更大发展。

“使用3D生成大模型,游戏开发中的3D模型生成时间可以显著缩短,甚至从‘小时级’压缩到‘秒级’,从而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规则明确、博弈性强的电子游戏,一直是AI试验与应用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国内主要游戏企业纷纷加大对AI的投入,多家游戏公司已推出自研大模型产品。

AI在游戏开发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游戏公司带来增益的同时,也为玩家提供了更佳的游戏体验。随着AI应用的不断深化,游戏行业的生产力正经历一场变革。

NPC的“温度”提升

在各类游戏中,AI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当玩家与NPC(非玩家角色)对话、使用人机模式训练或向客服提问时,实际上都在与AI进行互动。这些场景正是AI技术在游戏运营中最常见的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化,“游戏+AI”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游戏中的NPC正从最初的“对话机器”转变为更具“温度”的角色。

巨人网络自研的大模型GiantGPT已应用于游戏开发和运营中。巨人网络AI实验室负责人丁超凡介绍,由大模型驱动的拟人化问答系统不仅具备人设和情绪,还能充分理解玩家语义,进行自然且富有情感的对话。在《征途》等游戏中,基于GiantGPT打造的陪伴型智能NPC,拥有性格、情绪和自适应的长期记忆,为玩家提供更真实、鲜活的体验。

客服系统也是较早应用AI技术的领域。早期的智能客服曾备受吐槽,但如今许多游戏产品中的AI客服系统已能自如应对各种问题。据丁超凡介绍,巨人网络的智能问答客服问题解决率已超过90%,极大地减轻了人工客服的压力。

在游戏研发环节,AI同样大显身手。恺英网络自研的“形意”大模型已应用于实际研发中,公司正利用大模型技术革新游戏开发流程。

恺英网络AI大模型负责人谭凯表示,AI技术已深度融入公司游戏研发的各个链条。例如,形意爱动技术能生成高规格骨骼动画和蒙皮,节约成本并解决动画一致性问题;形意虫洞技术可创建可视化数值系统,便于调优和二次创作。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游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昆仑万维作为A股首批深度布局AI的游戏企业,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到,经过多次迭代,公司的3D生成大模型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在多个内部游戏项目中得到应用。

方汉介绍,公司的3D生成大模型主要用于快速生成3D原型和提高游戏设计效率,帮助设计师实时具象化灵感,增强创新力,加快开发流程。

AI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催生了“AI游戏”概念。昆仑万维在财报中提到,包括《Club Koala》、《Project G7》在内的数款“AI游戏”正处于研发阶段。

“AI游戏”指在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游戏,涵盖NPC智能行为、游戏设计自动化、游戏测试、玩家行为分析、个性化内容生成等方面。目的是提升游戏智能化水平,增强玩家互动体验和整体质量。

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AI和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对游戏开发和运营带来了显著效果,也吸引着游戏公司持续加大AI投入。从早期的AI技术到如今的大模型产品,游戏公司在AI领域的布局日益深入,收获颇丰。

谭凯介绍,恺英网络的形意大模型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例如,形意灵码技术能自动生成游戏代码,完成60%至80%的代码工作,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在绘画方面,形意绘界技术能快速生成高规格游戏界面,将传统需要数周的工作缩短至半小时。

巨人网络同样重视AI在绘画方面的价值。据丁超凡介绍,巨人网络内部打造的AI绘画平台“巨人摹境”,提供高性能云端算力的一站式AI美术创作平台,丰富的模型库支持快速图像创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模也是游戏开发前期较为耗时的一步,但AI在建模环节同样表现出色。方汉表示,通过使用3D生成大模型,游戏开发中的3D模型生成时间大幅缩短,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

自动化的3D模型生成不仅减少了对传统3D建模师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还使设计师能利用3D大模型快速看到设计变化效果,实现更灵活和实时的迭代。

对于游戏企业而言,AI应用不仅能提升研发效率,还能改善玩家体验,实现更好的运营效果。巨人网络自研的翻译大模型已完全替代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初翻,降低了翻译成本。

网易是对AI技术投入较多的龙头游戏公司之一,积极应用AI技术于游戏中。2023年,网易《逆水寒》手游成功实装国内首个游戏GPT;今年6月,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上线了全球首款多模态实时交互语音AI队友。

网易《逆水寒》手游人工智能策划负责人刘畅表示,AI技术的应用对游戏的新增用户、促活、创收、降本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通过AI助力玩家生产UGC(用户生成内容),在抖音上形成自传播,帮助游戏获取新增用户。

刘畅认为,随着AI等新技术的持续落地,直播、短视频的互动性将进一步增强,可能会带来全新的游戏方式。《逆水寒》手游正在实行“面向抖音开发”的方式,用好AI技术,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和互动性。

生产力变革在路上

游戏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重点游戏产品的开发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如今,AI技术对游戏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已得到印证,随着AI应用的深入,游戏行业或将迎来更大的生产力变革。

“未来AI会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是必然的。”刘畅表示。

方汉同样认为,AI技术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日益深入,游戏行业的生产力正面临质的变革。AI技术不仅提高了游戏开发的效率,还在重塑游戏设计、内容生成、测试和运营等多个环节。

AI技术使游戏内容的生产自动化,通过生成式AI(AIGC)技术自动生成地图、关卡、剧情文本、美术资源等,实现游戏开发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此外,AI工具的应用在研发和运营阶段提供多样化的AIGC能力,帮助开发者提升高质量内容生成的效率。AI技术还催生了新的游戏玩法和体验,如提供与玩家实时语音交互的智能NPC,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方汉表示,游戏公司通过整合AI技术,不仅能提升现有游戏的开发速度和质量,还能探索全新的游戏形式和玩家互动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游戏行业一直存在成本、质量、效率的“不可能三角”。高质量游戏制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降本增效可能导致游戏质量下滑。但游戏研发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I的应用或许是打破游戏行业“不可能三角”的关键因素。谭凯表示:“AI已经开始对游戏研发的生产力产生本质变革,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未来。我们用好AI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游戏品质,更好地把控研发周期,实现‘三赢’效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