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磋商未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个别企业试图单独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此举引发争议,可能损害整体电动汽车行业的利益。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磋商目前仍处于僵局,尚未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近期,有企业试图绕过集体谈判框架,单独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此举不仅增加了谈判结果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个别企业的单独谈判行为被视作对中国机电商会及整个行业团结的背叛。据中国机电商会透露,这些试图单独谈判的企业均属于已授权其代表进行价格承诺申请的12家电动汽车企业集团之一。此前,所有授权企业已一致同意通过中国机电商会进行集体谈判。

其次,从技术角度分析,单独谈判成功获利的机会渺茫。欧委会在中欧电动汽车谈判的初裁和终裁中,均将企业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税率裁定,这表明单独谈判难以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中国机电商会的相关人士指出,欧委会在征税措施和价格承诺方面,应对企业集团中的所有生产商一视同仁。若欧委会坚持与个别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可能会引发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的质疑,进而引发法律诉讼。

此外,中欧电动汽车价格承诺磋商时间紧迫,个别企业的单独行动将分散资源,进一步延误磋商进程。此前,中国机电商会已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涵盖所有授权企业的价格承诺方案。

因此,个别企业应重新审视自身行为的可行性和后果,重新回归到信任中国机电商会代表行业进行整体谈判的立场上来。中欧双方曾一致表示,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的谈判,通过友好对话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方已展现出最大诚意和灵活性,双方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由于欧方未能积极回应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磋商仍存在重大分歧。自9月20日起,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为期20余天、共8轮的密集磋商,目前双方已在部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方团队已返回国内。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