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外贸增速高于内贸
AI导读: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外贸同比增速高于内贸,多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未来港口企业或将开拓新航线,加强与东南亚和俄罗斯合作。
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展现强劲动力。
近期,多方数据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外贸增速尤为亮眼,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内贸。同时,多家港口发布的运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以来,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维持高位运行,且多家港口今年前10个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了正增长。
这一增长态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未来能否持续?海运与港口企业又将如何布局未来的地区合作?
惠誉评级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融资董事黄贞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了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增幅达到8%。”她进一步解释,今年上半年海外需求的复苏以及囤货效应等因素,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特别是对东盟经济体的出口。
高位运行,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全国港口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9.7亿吨,同比增长3.4%。其中,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1.7%,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6%。同时,集装箱吞吐量也实现了7.7%的同比增长,达到2.5亿标箱。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41%。其中,10月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9.51亿吨,同比增长3%。
具体到各港口,多家港口的运营数据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例如,广州港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885.8万吨,同比增长4.1%。而今年1—10月,该公司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9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9%;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7117.1万吨,同比增长2.6%。招商港口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份,该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今年前10个月,该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总计1632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0%。
此外,多家港口吞吐量于今年下半年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盐田港今年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47万标箱,创下开港以来单月最高纪录;上海港今年1至9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10.2万标箱,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
黄贞指出:“八大港口中,今年以来上海港和深圳港的吞吐量增长较快。上海港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的逐渐上升,而深圳港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在电商业务方面的推动。”
增速放缓,但仍具韧性
尽管全国港口吞吐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方面却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与上半年相比,今年第三季度的货物与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有所下降。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6亿吨,同比增长4.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3.2%。分结构看,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2.7%,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8.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标箱,同比增长8.5%。对比来看,前三季度各项增速均放缓约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及上半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72%、4.40%,而前三季度则降至约3.46%。
黄贞认为:“由于三季度本是淡季,再加上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海外需求有所减弱,导致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她预计后续港口企业可能会继续降本增效,放缓投资节奏,并可能将重心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和俄罗斯的航线上。
她进一步分析:“从海关数据来看,中国出口至东盟的比例已经连续数个季度超过了出口至美国和欧盟的比例,同时出口至俄罗斯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后续海运与港口企业可能会开拓新的航线、加强与东南亚和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并优化服务和提升效率以应对增速放缓的情况。”
然而,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多方分析仍认为后续中国港口吞吐量将保持增长态势。黄贞表示:“后续各个国家经济的有机增长可能为中国带来海外需求。同时,中国针对外贸的各项措施如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新航线的开通等都将为港口吞吐量带来持续的增量。此外,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的上升也将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吞吐量。”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则认为:“今年10月份,我国出口交货值同比上升3.7%,提高0.3个百分点。考虑到当月PPI同比下降2.9%,剔除价格因素后,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仍在上行,表明短期外需仍然具有一定韧性。”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