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产业正迎来政策密集发布期,工信部、深圳市等地积极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投资总额庞大,预计2025年将迎来低空领域订单潮。

低空经济产业正步入政策密集发布的新阶段。11月5日,工信部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首次全体会议召开,聚焦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旨在积极稳妥地发展低空产业,并打造新型工业化典范。会议强调顶层谋划,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产业体系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同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2024年至2026年资助总额上限分别为1.6亿元、2.2亿元和2.1亿元,资助项目覆盖低空经济企业落户、eVTOL航空器适航取证、低空物流市场扩大等多个方面,旨在规范资助资金执行管理。

深圳作为低空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自2022年底启动低空积极发展计划,目标2025年实现3万架次低空载人飞行。目前,深圳已完成首批起降点选址,计划2024年底公布,并启动第二批选址。

此外,国内多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山东省发布《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设35个通用机场、400个数字化起降平台,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低空经济规模达1000亿元。上海、苏州、香港等地亦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加速低空经济发展。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国家相关部委拟成立低空经济专管司局,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多地低空经济建设项目已通过备案,总投资额庞大,包括无、广东茂名、江西南昌等地,项目涵盖低空农业植保、基础设施、航空消费等多个领域。

随着珠海航展等展会的临近,业界期待碰撞新声音。东吴证券、华创证券等金融机构认为,国家级部门和顶层设计的落地将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持续落地,2025年或迎来低空领域订单潮,产品型厂商和总牵头单位将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