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价格战持续,低价中标引发担忧
AI导读:
储能行业低价竞争持续,新型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大幅下降,低于成本价中标模式引发行业担忧,业内呼吁停止价格战,注重系统全生命周期价值和安全性。
光伏、风电行业已率先行动,反对价格战,而储能行业却仍在低价竞争的泥潭中挣扎。
11月12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突破50吉瓦(GW),并首次出现了低于0.5元/瓦时(Wh)的中标价格。
在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型储能系统(特指0.5C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即2小时充放电系统)的中标均价降至0.62元/瓦时,同比降幅高达50%。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指出,尽管储能系统的中标均价在今年上半年相对稳定,但进入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中标均价达到了历史新低,为0.58元/瓦时,同比下滑42%,环比下滑4%,与今年初相比下降了26%。
在2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领域,内蒙古能源东苏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32万千瓦风储项目和8万千瓦光伏项目的60兆瓦/120兆瓦时配套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中车株洲所以5772万元的价格中标,折合单价为0.481元/瓦时。
在4小时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方面,青海公司国能(同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国能同仁牧光储30兆瓦/12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设备采购中,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以5677.2万元的报价中标,折合单价为0.4731元/瓦时。
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降的原因包括上游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碳酸锂价格在上半年基本维持在10万-11万元/吨之间波动,但自6月下旬开始,价格一路下滑,特别是9月份,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价格都跌至8万元/吨以下。
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储能价格内卷的主要原因是储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购买储能的客户并未将其视为有效资产,而市场上的电站侧、电网侧储能大多是为风电、光伏等项目强制配备的。因此,储能所谓的价值创造无法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当前中国市场环境下,储能企业难以实现盈利,储能系统报价已超出成本可接受范围。业内频繁呼吁停止价格战,转而注重系统全生命周期价值、安全性等方面。
不仅储能行业陷入价格战,近年来,中国的风电、光伏行业也同样陷入了价格战的“死循环”,相关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今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率先采取行动,发文称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并测算了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价为0.68元/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希望通过提供权威的成本数据,为全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然而,行业协会发声后,市场对其约束力和作用产生了质疑。
在今年北京风能展期间,12家风电整机商联合签订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会上提出倡议,各企业要遵守法律,不搞价格串通,提倡定价自律;运用法律提高行业约束力,形成威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避免成为空口号;企业自主自愿加入公约,自觉遵守约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用“有形的手”控制价格大概率会失败,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才最具说服力。产品价格动态变化,即使市场出现涨价反馈,也可能是暂时性的。
田庆军认为,储能行业的现状与光伏类似,都是由其生产特性决定的。电芯连续生产以降低成本,且两者的未来投资收益均具有不确定性。
然而,对于储能系统而言,价格内卷往往导致业内忽视安全问题,这对行业的影响更为严重。
电芯是储能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60%。据界面新闻获取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国内已发生超过100起储能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电芯热失控或电站运行管理出现问题。
田庆军表示,要改变当前的价格内卷现象,需从本源上提升储能的价值创造。他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展智能化的交易型储能,使其在电力市场上扩大投资收益。电力现货市场的理论价差很大,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时机,在电价低时充电、电价高时放电,这需要智能软件的支持。
二是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离网型项目,即构网型储能。当储能真正具备良好的构网性时,它将成为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本身就成为了电网。但截至目前,全球尚无企业能真正实现完美的构网型储能。
田庆军建议政府给予储能电站一些优势政策,以弥补当前投资收益率不足的问题,并希望政策具有连续性。此外,他呼吁有关部门警惕低于成本价的最低价中标模式,鼓励平均价中标。最低价中标往往牺牲的是质量。
据业内分析人士透露,此前,央国企采购部门在招标时更注重合规性,为避免麻烦,往往更倾向于最低价中标。
目前,这一最低价中标问题已有所改变。界面新闻获得的一份文件截图显示,某央企针对其拟招标的储能项目修改了评标办法,将技术评标权重和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
修改后,评标基准价变更为:当有效投标人数量超过五个(不含五个)时,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算术平均值下浮5%作为评标价基准值;当有效投标人数量未超过五个(含五个)时,以有效投标人中的最低评标价为评标基准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储能企业人士表示,从当前招投标项目看,参与的企业较去年有所减少,且招标过程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在内蒙古,项目集采方会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如要求三年累计出货不低于5吉瓦时等,以此方式排除小厂家。此外,在央企招标过程中,也会对企业的自研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田庆军认为,储能行业的淘汰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目前很多储能集成商并非采用正常的市场行为进行销售,例如,有企业通过风电指标和光伏资源与央国企进行订单置换。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储能出海成为了更优选择。然而,近日多家企业人士在与界面新闻交流时,表达了对中企拓展海外市场的担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为了对冲国内价格内卷,纷纷出海,将海外视为‘游乐场’,但实际上国际市场的风险非常高,需要考虑海外市场20年的运维成本,这些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亿纬锂能在近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也表示,行业认为海外业务毛利率很高,但实际上是因为今年处于特殊的时间节点,供应链成本下降导致采购成本下降,而项目的价格已提前锁定。预计明年海外业务的利润率将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