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楼市新政激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购房者热情高涨,成交量大幅上升。中国经济在复苏与转型中展现出非凡活力与广阔前景,楼市成为重要推动力。

经济“展翼”开栏语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政策增量落地,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态势向好。工业生产稳健增长,绿色经济兴起,城市资源高效集聚,科技智造引领创新,金融体系不断升级。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经济“展翼”专题,通过数据与案例,讲述工业制造、绿色经济、城市“引力”、科技智造及金融结构优化等维度的中国经济新故事。

9月30日晚,北京楼市因新政而活跃。年轻的置业顾问小张在晚上十一点收到老李的20万购房定金,老李成功置换新房。

老李是北京各大新楼盘的常客,但老房子未能脱手成为置换障碍。8月中旬,看房热潮涌现,最终在北京“9·30新政”当晚,老李的老房子顺利成交。

老李的故事是楼市缩影。此前,楼市经历沉寂期,新政出台为楼市注入活力,激发购房者热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市复苏,二三线城市房价止跌回稳。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经济会议重申“稳住楼市”,预计年底楼市将翘尾,2025年核心城市楼市有望率先复苏。

老李的换房“长征”

老李背负“卖旧买新”压力,频繁穿梭于楼盘间。去年年底,他的老房子本有机会以620万成交,犹豫间跌至520万。8月中旬,看房热潮再现,最终在北京“9·30新政”当晚,以550万成交。

北京国贤府营销负责人透露,国庆假期接待客户1600余组,销售额近10亿元,60%为置换客户。新政联动一、二手房市场,许多客户提前看好的房子有了成交可能。

刚需购房者同样受益。小杨因社保年限限制未能购房,新政出台后迅速入市。

二手房市场活跃,北京我爱我家东直门商圈经理表示,新政后咨询量增多,带看量增加30%,签单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10月新房网签量环比增长50.1%,二手房网签量环比增长31%。

11月,北京新房、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双双上扬,二手房网签量达到近2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新市民”的安家梦

9月29日晚,上海“沪七条”政策出台,降低非上海户籍及单身人士购房门槛,点燃购房者热情。张嘉,奉贤区基层职员,新婚不久,因社保年限限制未能购房。新政出台后,他获得购房资格,第二天便看房,最终在上海龙湖观萃成功置业。

上海外环外房地产市场回暖,二手房市场焕发生机。龙湖·观萃首日认筹率高达200%,成为奉贤区三年内首个触发积分制的项目。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0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加39.8%,二手房网上签约量增长53%。1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最高成交量,新房市场网签量同比大幅增长。

楼市拐点已至?

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国楼市迎来久违的暖阳。核心城市房地产量价回稳,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收窄,甚至由降转升。住建部数据显示,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9%,为连续8个月下降后的首次增长。

郑州、苏州、成都等城市成交量创新高。郑州某热销新盘置业顾问表示,国庆一天相当于之前一个月的成交量。苏州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环比增长50%,成都新房成交环比大涨36.8%。

然而,11月楼市风向再次微妙变化。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取消普通住房标准,增值税和契税按新规定执行。随着成交量持续走高,房价指数环比跌幅收窄,同比跌幅也首次收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分析称,房价指数环比跌幅收窄,开始转正迹象,说明房屋交易量止跌回稳后,量对价的传导效应显现。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判断,今年四季度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全年跌幅将明显收窄,为2025年楼市止跌企稳打下基础。

政策环境对楼市企稳影响显著。随着政策落实和市场需求恢复,楼市有望逐步企稳。但居民购房信心恢复是楼市企稳的关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城中村改造、去库存、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这将给楼市带来源头活水。

楼市风云变幻,政策、市场、购房者共同记录这个时代的故事。

【见证者说】

“北京新政改变了购房者的心态,一、二手房联动,激活了整个交易量。” ——北京国贤府营销负责人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