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提升得房率,多地出台新规优化住宅设计
AI导读:
多地楼市新政明确支持提升得房率,优化住宅设计。新规对买卖双方起到积极刺激作用,但后续配套政策需及时跟上。同时,高得房率也带来一些问题,需要购房者综合考虑房屋条件。
近年来,楼市中的公摊面积和得房率问题一直是购房者关注的焦点。不少购房者抱怨,虽然房子越建越高,但实用性却大打折扣,公摊面积占比过高,导致实际使用面积缩水。然而,这一现状正在逐步改变。
近期,多个城市推出的楼市新政中出现了提升得房率的新风向。这些政策明确支持优化住宅设计,提高得房率,旨在刺激买卖双方的市场积极性。业内人士指出,这一举措将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但后续的配套政策也需及时跟进。
以杭州为例,该市近期发布的《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优化建设项目容积率及相关指标计算规则的通知》明确规定,新成交宅地可享受面积认定新规,如封闭式阳台只计算一半面积等。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购房者,也提振了房企拿地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了类似的新规。
此外,湖南省衡阳市自2025年1月1日起,实行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这一变化虽然对房价影响较小,但有助于购房者更直观地了解实际价格,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纠纷,促进商品房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多地推出的新规或措施,通过增加套内面积和房屋实际使用面积,变相降低了房价,有利于提升购房者购房和房企拿地的积极性。以万科为例,该公司时隔4年再次在广州公开市场拿地,显示出房企对市场的信心。
然而,高得房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所谓的高得房率新房在电梯数量、楼道面积等方面大幅缩水,影响了居住体验。因此,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除了关注得房率外,还需综合考虑房屋自身的条件。同时,房企也应深入了解购房者的居住需求,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户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公摊等问题“规则化”,一系列配套政策也需及时跟上。例如,一直以住房建筑面积为基础收取的物业费等相关费用是否应该调整?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依靠地方规划调整标准,更需要政府、房企和购房者共同努力解决。
总的来说,楼市新政中提升得房率的新风向对购房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在保证得房率的同时,确保房屋的品质和居住体验,仍是房企和购房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