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管行业深度解析及对我国资管行业的启示
AI导读:
英国作为全球资管行业重要发源地,拥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丰富的产品服务。本文深度解析英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概况、监管制度及产品特点,并探讨了对我国资管行业的启示。
英国作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发源地,其行业规模紧随美国之后,排名全球第二。英国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优化产品服务,推动了资管机构间的有序竞争,提升了在全球资管行业的竞争力。我国资管行业可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英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概览
英国的资管行业不仅是欧洲各国居民重要的投资产品来源,更是推动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截至2018年末,英国资产管理规模高达7.7万亿英镑,相当于GDP的370%,并为英国净出口贡献了约6%的收入。此外,英国资管行业通过融资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每年购买60%—70%的新发行债券,认购40%左右新上市公司的IPO份额,同时,资管机构还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英国资管机构还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供给者,持有股票投资的时间约为6年,显著长于其他金融机构。75%的英国居民参与了职业或个人年金,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14%为零售投资基金。
近年来,英国资管行业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另类资产投资需求不断上升。一方面,监管政策收紧导致银行信用创造能力下降,直接融资市场有限,私募市场成为支持英国经济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长期资金寻求长期资产配置,英国政策也积极支持创设新的长期投资形式。
其次,社会责任投资日益受到重视。英国监管部门基于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要求,推进制定统一的可持续投资标准,投资者对可持续性和负责任的投资意愿提高。英国资产管理规模中,26%是按照一定ESG标准进行管理的。
再者,金融科技重塑了资管行业。英国资管机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促进运营管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提高中后台运营效率,同时在市场营销、投资决策等方面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实现更快速的投资交易。
最后,英国脱欧为资管行业增添了不确定性。英国资管行业需适应脱欧后的监管制度,维持与欧盟市场的良好关系,同时,脱欧可能冲击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英国采取措施增强投资者和资管机构的信心。
英国资产管理行业监管制度解析
英国资管行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宏观审慎监管局负责监管。其中,FCA主要负责银行、保险等资管机构的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局则负责具有系统重要性资管机构的监管。
2000年颁布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为英国资管行业奠定了统一监管的基础,涵盖管理投资、管理另类投资基金、安排投资交易以及提供投资咨询等,从事相关资管业务需获得许可,否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此外,英国的资管行业监管制度既受到欧盟统一资管行业监管制度的影响,也融合了本国特色。
英国还根据本国资管行业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对资管机构行为的约束,提高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力度。基于FCA发布的《英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监管举措,包括评估投资表现、管理水平等,促进信息披露的标准化、透明化,推动解决投资顾问的服务质量以及利益冲突问题。同时,英国推出了监管沙盒,允许资管机构在安全空间内测试创新产品,并发布了智能投资服务指引以规范该领域。为适应全球竞争加剧和脱欧新形势,英国制定了投资管理战略,旨在形成全球化的监管机制、产品服务体系和税收政策。
英国资产管理行业及产品深度剖析
资管机构结构剖析
英国拥有约1100家资管机构,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系、保险系和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等。截至2018年,独立投资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占比44%,保险系资管机构占比约20%,银行系资管机构占比约8%。自2008年以来,独立投资管理机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反映了竞争格局的变化。
从资管机构规模看,英国资管规模前五名分别为贝莱德、法通保险、Insight、阿伯丁标准和M&G,管理规模合计占全行业的42%,前十大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合计占57%,反映了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竞争程度上升。
投资者结构剖析
英国投资者分为零售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分别持有19.8%和80.2%的资产。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和公共部门等。自2008年以来,零售投资者占比基本不变,而养老金占比持续提升,保险资金占比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英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从投资者所在区域看,英国资管行业中,境内投资者占比为60%,境外投资者占比为40%,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体现了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优势。
资管产品剖析
英国资管产品主要分为全权委托产品和集合投资产品,占比分别为56%和44%。全权委托产品主要服务于机构投资者,集合投资产品则面向零售投资者。集合投资产品包括开放式集合投资产品、封闭式投资产品和另类投资基金。
从资管产品管理情况看,主动管理类资管产品占比74.1%,被动管理类资管产品占比25.9%。近年来,投资者对被动管理资管产品的投资热情上升,资金大幅流向该领域。
对于不同投资者,资管产品服务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委托管理主要分为单一资产管理、多资产管理和负债驱动管理;零售投资者则主要投资于股票投资类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混合投资类基金和目标绝对收益基金。
资管产品资产投向剖析
2018年,英国资管产品主要投向股票、债券和另类资产,占比分别为36%、33%和23%。与2008年相比,股票和债券配置占比下降,另类资产配置占比上升。就股票投资而言,投向英国、欧洲其他地区、北美和新兴市场国家股票资产的占比分别为30.3%、23.1%、20.9%和7.4%。就债券配置而言,投向英国政府、英国企业和海外债券的比例分别为16.3%、34.3%和49.3%。
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偏好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资管产品的投向。机构投资者资管产品投向中,股票和债券投资占比分别为34.1%和42.4%,不动产和现金资产分别为7.2%和7.1%。零售投资者资管产品投向中,股票、债券和现金资产占比分别为63%、24%和2%,显示出更高的风险偏好。
对我国资管行业的启示
针对我国资管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机构专业能力不足、行业生态单一的问题,未来可借鉴英国经验: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统一、完善的监管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提高资管机构治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促进资管机构创新发展。
二是丰富资管产品,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创设新的、差异化的资管产品,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动产投资基金等创设,提升投资管理服务能力。
三是健全资产配置,针对不同投资者偏好,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利用全球市场实现国际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格局。
四是促进对外开放,引进全球优秀资管公司和人才,丰富国内资管产品体系,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