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17国联手投资半导体,中国产业迎机遇
AI导读:
欧盟17国决定投资1450亿欧元研究半导体技术,以打破美国技术桎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国内半导体产业政策优渥,国产替代取得突破。
欧洲半导体产业合纵抗美,17国豪掷1450亿欧元
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欧洲半导体产业为了争取更多话语权并确保自主性,正采取一系列举措。据外媒报道,欧盟17国决定在未来2-3年内投资1450亿欧元(约合1万1千亿人民币)研究半导体技术,旨在打破美国的技术桎梏。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随着大规模的资本和人力投入,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欧洲半导体产业则通过建立“攻守联盟”来应对当前的挑战。
过去30多年来,欧洲一直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截至目前,欧洲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仅占10%。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欧盟17国的电信部长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旨在加强欧洲的电子和嵌入式系统价值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地区的科技巨头以及部分国家的代表人士近期公开指责美国采取的限制行动,指出美国利用技术安全的名义禁止欧洲企业与中国合作,却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导致欧洲企业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欧盟17国决定联手投资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以赶超美国和亚洲。这一“攻守联盟”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旨在加强欧洲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并在整个供应链中扩大工业影响力。
欧盟数字业务主管Thierry Breton表示,集体方法可以帮助欧洲利用现有优势,把握新机遇,因为先进处理器芯片对欧洲的工业战略和数字主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同时也指出,欧洲需要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从芯片设计到向2nm节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以区分和领先最重要的价值链。
根据联合声明,签署成员国同意共同努力,以增强欧洲的电子产品和嵌入式系统的价值链。这将包括加强处理器的特别工作和半导体生态系统,并在整个供应链中扩大工业影响力。为了确保欧洲的技术主权和竞争力,以及解决关键的环境和社会挑战以及新兴的大众市场问题的能力,欧洲需要加强开发下一代处理器和半导体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大规模的资本和人力投入,中国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内半导体产业政策环境优渥,经历了从建立晶圆产线到发展产业链配套环节、鼓励研发创新并给予税收优惠等多个阶段。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包括IC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国产替代陆续取得突破。
华安证券分析师尹沿技指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不利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针对先进制程和其配套的设备和材料,中国更是急切需要解决国产化问题。十四五规划将针对半导体产业链各个关键“卡脖子”环节形成组合拳,来鼓励国产半导体发展进步,并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SEMI日前发布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年终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晶圆代工和存储器业务投资持续押注下,今年将首次跃居全球半导体设备消费市场首位。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技术上的追赶也全面展开,从生产端向上游加速进行技术追赶和替代,这一趋势已经延续到半导体设备,并向半导体材料不断扩张。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