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面临寒冬考验,电热毯热销,能源危机加剧
AI导读:
随着北极寒潮即将席卷西欧,欧洲居民面临寒冬考验,中国电热毯在欧洲热销。同时,天然气短缺导致能源危机加剧,欧洲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9月末的北德,寒意袭人,中午气温仅14摄氏度左右,阴雨连绵,出门需添衣保暖。
欧洲人为了抵御寒冷,纷纷翻出各种古朴的取暖法宝。第一财经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40岁左右的德国人,发现他们对热水袋和电热毯并不陌生,这是他们的“童年记忆”。一位“80后”德国律师阿尔伯特表示,他小时候,为了省钱,有些家庭并不是每个房间都安装暖气,很多人晚上抱着暖水袋睡觉,电热毯也是常见的取暖工具。
汉堡的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汉堡已经冷得让人受不了,必须穿上羽绒服才能出门。汉堡近期阴雨连绵,9月的天气异常寒冷。
根据多家商业机构和各国气象机构的预测,下周北极寒潮将席卷西欧,西欧居民将面临考验:是否要减轻家庭预算,推迟开暖气?
德意志银行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称,天然气供应紧缩将使欧洲陷入更深衰退,严冬将加剧这一痛苦。飙升的能源账单将打击欧洲居民的收入,导致消费者支出下降。
欧洲或将迎来寒冬
刚刚经历酷暑的欧洲,最怕的就是寒冬。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从26日起,北极寒流将“造访”英国,气温骤降至零下2摄氏度,人们可能被迫打开暖气。
预报机构MaxarTechnologiesInc的数据显示,下周伦敦的气温将比往年平均水平低近5摄氏度。例如,9月27日,伦敦的气温将一夜之间降至6.5摄氏度。而德国法兰克福9月28日的气温也将比正常水平低3.5摄氏度,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也将面临比季节性正常温度低3~4摄氏度的气温。
英国气象局也详细预报了此次寒流。高级业务气象学家伯基尔表示,从北方推进的冷锋将在25日晚些时候和26日晚上带来降雨和强风,随后将有寒冷的偏北空气进入。他预测,26日晚上到27日可能是最冷的时候,一些农村地区的气温可能会略低于冰点,大约在零下2摄氏度,这可能是迄今为止这一季节中最冷的夜晚。
伯基尔还表示,此后气温将逐渐升高,但由于强风和阵雨,天气仍会比最近更像秋天。苏格兰北部较高地方可能会在下周初出现降雪。在冰冷的风中,气温将下降;同时预计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部分地区将经历强降雨。
同时,比利时皇家气象协会(RMI)预测,26日中午,一个非常活跃的冷锋将从沿海地区接近比利时,并在一天内穿过比利时,向东南方向移动。受不稳定的海洋性极地空气影响,这可能会催生大雨或暴雨。
法国天气预报台LCM则表示,9月26日标志着法国天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开始。一个深层低气压从冰岛和苏格兰向德国猛冲,相关扰动非常活跃,在傍晚前穿过法国大部分地区,造成持续降雨。
中国电热毯在欧洲热销
西欧的供暖季通常从10月开始,但理论上可以随时打开暖气。提前到来的寒流让居民们如何选择呢?
法国咨询公司EngieEnergyScan在报告中认为,零售价格飙升导致家庭需求减少的迹象正在出现,但这还有待在未来几周内得到证实。
未来,欧洲居民所面临的账单恐将继续上升。以德国为例,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宣布,从今年10月起将开始征收天然气附加费,税额在每千瓦时0.015至0.05欧元之间。如果按照0.05欧元的最高费率来计算,一个四口之家每年额外天然气费用将增加近1000欧元(约合6910元人民币)。
张女士表示,她前几个月在梳理财务账单时,发现电、气价格已经涨了两三倍。她看到目前德国有人付不起暖气费,一些有历史记忆的德国老人担忧冬天没有暖气,可能会购买更多的暖水袋。
8月以来,欧洲电力交易所数据显示,欧洲电力系统均价和荷兰TTF基准天然气期货收盘价格较年初增幅分别高达6倍和5倍。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多数家电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呈下降态势,但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品类出口额增长。其中,电热毯以97%的增速引领其他品类。空气源热泵增势也非常亮眼。这些高增长的品类都具有温度调节的作用,说明欧洲消费者正在扩大采暖类产品的采购,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储备。
从电暖气、电热毯和空气源热泵三大主要增长品类看,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德国进口需求旺盛。电热毯方面,希腊、意大利、波兰、德国、荷兰进口需求均呈翻倍式增长。
寒冬将加剧能源危机
欧洲居民面临更高能源账单,企业也无法幸免。特别是在德国等地,如出现短缺,需先保障居民需求。
德意志银行警告称,在目前的能源危机之下,欧洲将遭受更严重且更持久的衰退。这意味着欧洲家庭和企业应该为配给制和有组织停电的寒冬做好准备。
尽管欧盟已要求其成员国储存更多的天然气,但德意志银行预计,由于天然气消费水平较高,欧盟各成员国将在今年冬季供暖季节遭受衰退。
目前,俄罗斯逐步削减甚至在9月初完全切断了对欧盟的供气,加剧了能源供应冲击,进一步增加了通胀的潜在上行空间和经济增长的下行空间。欧洲需要削减天然气消费,这将导致工业产出出现重大损失,推高经济不确定性,并通过贸易产生连锁反应。
总之,这可能导致欧元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今年7月到明年同月下降3%。德意志银行警告称,如出现严重寒流,今年冬天欧洲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痛苦。一些国家可能被迫实行能源配给制,而一些家庭则难以支付取暖费。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欧洲领导人都踏上了全球的“找气”之旅,但效果甚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想表示,在2021年欧洲大陆天然气价格飙升时期,全球有大量运送液化天然气(LNG)的船只转向西欧,但海上LNG船运量有限,无法仅仅依靠LNG。而从美国进口则面临远距离运输成本高和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