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欧美天然气市场本周同时出现负价情况,原因主要在于存储问题。美国二叠纪盆地天然气无法运出,欧洲储气设施接近满额,导致价格暴跌。此外,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也暴露无遗。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本周天然气价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跌,甚至一度跌入负值区域,与此同时,欧洲高频交易的天然气市场也几乎同步出现了负价奇观。这一景象对于一直饱受天然气短缺困扰的欧美来说,无疑是荒诞而讽刺的。

周一,美国二叠纪盆地瓦哈中心的天然气市场经历了剧烈震荡,价格下跌了惊人的85%,最终报收于0.4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到了周二,价格更是进一步暴跌至每百万英热单位-2美元左右的低位。

而在欧洲市场,情况同样令人震惊。本周一,欧洲荷兰天然气期货TTF下一小时(ICE Endex Next Hour)现货价格也一度暴跌至-15.78欧元的历史低点。尽管该合同主要用于高频天然气交易者的风险管理,并非欧洲基准价格,但其暴跌仍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欧美两地同时出现这种戏剧性局面的根源在于存储问题。在美国,二叠纪盆地的天然气管道因满负荷运行而无法将大量天然气运出,导致天然气只能堆积在盆地内。而在欧洲,各国储气设施已接近满负荷状态,大量液化天然气油轮在西班牙港口拥堵,无法卸货。

此外,欧洲补气过程也遭遇了麻烦。由于对俄罗斯的制裁,欧洲各国从夏季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采购天然气以备冬。然而,随着存储设施的接近满额,还有大量液化天然气正驶向欧洲,导致西班牙港口外有大量LNG船因无法卸货而闲置。

这种局面使得卖家迫切希望有人接手这批货物,不得不贴钱卖货以求脱手。超短期现货价格也因此暴跌至负值。与此同时,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也暴露无遗。

回顾历史,2020年4月时美国WTI原油期货也曾出现负价情况,其原因同样是存储和卸载能力因新冠疫情而严重缺乏。尽管此次TTF期货负价影响范围较小,但仍指向了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巨大缺陷:基础设施。

尽管欧洲科学家预测今冬可能出现暖冬而非寒冬,但直到明年春天欧洲仍将面临天然气短缺的情况。因此,欧盟需要尽可能多地存储天然气,然而存储能力却远跟不上消耗速度。

另一方面,即便大量船只在欧洲海域堵塞,船东们仍不愿改道前往其他市场如亚洲。这或许也在说明他们短期内仍看好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的可能性。

天然气市场波动图

(文章来源:财联社)